小儿咳嗽是很常见的现象,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长期咳嗽可导致呼吸道出血。治疗咳嗽应区分咳嗽类型,西药、中药皆可,但以食疗为最佳。我们平常说的咳嗽药,实际上是包括镇咳药、祛痰药和平喘药三类。那么,幼儿咳嗽药有哪些呢?分别为什么种类呢?
图片来源于华盖
●幼儿咳嗽吃什么药
有中医健康知识的家长一般会购买中药治疗,效果较好。中医辨证治疗标本兼治,中医中药在治疗咳嗽的同时注重清热、解毒,消除疾病的根本病原,同时化痰、止咳,治疗表征。我们都知道中医配方针对不同病情设计组方,系统治疗疾患。但是每一个产品的组方也不是尽善尽美。
儿童用的中药组方在适用性上也有较大差别
针对儿童“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和“驱邪易伤正”的特点,以“麻杏石甘汤”合“白虎汤”清热解毒,宣肺解表,同时配伍麦冬、知母滋阴润肺,实现扶正驱邪的目的。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不同于普通的咳喘感冒药,其麻杏石甘汤中重用"石膏+麻黄",遵循了"石膏反佐麻黄"能克制麻黄副作用的理论,既保证了小儿的用药安全,又确保了清热解毒,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强劲功效,有效治疗肺热咳喘,乃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独到之处,是家庭常备的小儿及儿童专用药品。
大人服用的中药很多是不适合孩子服用的
因这些成药是根据成人特点配制的,对小孩来讲,有些成分刺激性较大,不少孩子吃了以后会出现胃口不好、恶心、呕吐,胃镜检查常常发现有“急性胃炎”。因此,吃药应根据小孩特点,进行辨证施治,度身定制,不能想当然地移花接木,把大人的药给孩子吃。】
图片来源于华盖
●幼儿咳嗽药有哪些
镇咳药有甘草合剂、甘草片、咳必清片、咳特灵等。祛痰药有碘化钾、痰咳净等。平喘药有麻黄素、氨茶碱、喘定等。如感冒引起的咳嗽,是由于上呼吸道炎症的刺激,这时咳嗽对身体并无任何保护作用。因而用镇咳药将咳嗽止住对疾病有好处。但患气管炎、肺炎时,呼吸道上下都存有大量痰液。这时就不宜单独作用镇咳药,否则会因咳嗽停止将痰留于呼吸道内,使炎症扩散;一般应选用祛痰药,如氯化铵祛痰作用强,只用于痰咯不出,又粘稠的病人。由于祛痰药有恶心、呕吐的副作用,所以孩子用量也不宜大。
儿童医院成药品种:
咳1号:远志、氨茴香、碘化钾组成,用于一般咳嗽,早期晚期都可用。
咳2号:就是复方甘草合剂,镇咳作用优于1号,化痰作用稍弱,早期咳嗽者慎用。
咳3号:由麻黄素、氯化铵组成,止喘作用强,用于喘息性气管炎。
此外,采用中成药止咳化痰的效果也很好,如川贝止咳糖浆、急支糖浆、梨膏糖、莱阳梨冲剂、蛇胆陈皮末、蛇胆川贝液等等。
中成药:
1.风寒咳嗽:冬春最常见风寒咳嗽,主要是风寒入肺造成痰多咳嗽,这时候首要暖肺驱寒。用小儿风寒感冒冲剂或小儿至宝丸,咳嗽里还可以用通宣理肺。同时配合姜水,和其它化痰的食疗水;
2.风热咳嗽:四季可能发生,用健儿清解液。喝进印花水。
3.积食咳嗽:根据身体情况用消积止咳口服液或醒脾养儿颗粒。
祛痰药:
1.沐舒坦,西药,稀释痰液,以便排除,适合痰非常严重,粘稠无法吐出,甚至呼吸困难的情况,没有专门针对婴儿的,通用,按体重计算:1.2~1.6mg.kg.日计算,分两次饭后吃,粗算2岁以下每次用片剂的1.3片,每天2次。用糖浆更容易喂,计算方法一样。粗算方法如下:6岁以上儿童:每天2-3次,总量45mg;2-6岁儿童:每天3次,总量45mg;2岁以下儿童:每天2次,总量15mg(半片片剂或2ml糖浆)注意是总量,分2次。
2.王氏保赤丸,个人认为配比非常好,儿科全科药,祛痰润肺有一定疗效,尤其气管炎、肺炎时用作辅助用药,能大大缩短疗程。
3.小儿葫芦散,和王氏功能类似,更偏重祛痰,但不如王氏易吃。
4.健儿清解液,针对热咳发烧,或寒咳后期转热或出火旺症状,消积去痰,清热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