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句话在现在也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被历史所抛弃。现在全职妈妈也不多,家里的老人也就承担起了带孩子这个责无旁贷的任务。老一辈的也因为自己带过了一个甚至是几个孩子,总有自己的一套教子方法。
其实,对于老人家有带孩子的经验,可能有更优于年轻父母的地方。时代在进步,许多老人也都与时俱进。在全国各地的早教讲座中,经常看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身影,他们都在认真地学习着新的育儿知识,而且还能根据自己丰富的育儿经验及时发现一些问题,将新学到的育儿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一、老人更有耐心哄孩子
铭铭奶奶:
有一次,我从外地讲课回来,看见扑进我怀里的铭铭眼睛有些红肿,于是马上问女儿是怎么回事。女儿说是因为刚才铭铭和爸爸玩搭积木正玩得开心,爸爸却被一个电话叫到书房里去答复邮件。铭铭没有玩够,总跑去书房找爸爸问搭积木的问题,爸爸无法专心工作,就把他关在了门外。铭铭哭了起来,爸爸却说:“要哭去卫生间哭,不要吵我。再哭谁都不喜欢你了!”结果小家伙真的到卫生间哭去了,而且想到谁都不喜欢他了,就越哭越伤心。
我听后先是把新买的绘本拿给铭铭,告诉他先自己看看,一会儿去给他讲。然后严肃地告诉女儿:孩子的思维是简单的,他还在玩的兴奋里,而且崇拜爸爸什么都懂,跑去问爸爸问题是很正常的表现,只是还不会分场合和时机,应该对孩子更宽容一些。
另外,他只能通过语言理解具体的事物,还不能做复杂的分析和综合。所以和孩子说话,一定不要说反话,一定要说明白、好好说。女儿、女婿听完后,都非常认同我的分析,女婿赶紧去给铭铭讲故事,来补救刚才的不当做法了。
小编有话说:
年轻父母由于工作压力大,时间紧,有时会因为疏于和孩子的沟通而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而祖父母时间宽余,比起年轻父母,更能较早地发现孩子的一些问题,并与之沟通和交流。因此,由老人带大的孩子遇到一些事情时,往往比较镇定,愿意与别人沟通,总是愿意积极寻求解决的方式。
二、老人讲的故事更生动真实
小青妈妈:
小青也是一个爱听故事的孩子,每天晚上都缠着要别人给他讲故事。但是我发现,小青对我讲的童话故事越来越不感兴趣,有时候还会突然间接着我的故事去讲,她说,在幼稚园的时候这些故事老师、同学都说过,她都听腻了。
后来,唯有找孩子的奶奶帮忙,本来我是尝试一下而已,但是孩子却每天都听得津津有味的。因为外婆讲的事情是许多小朋友都不知道的事情,不是每天一个样的,她听得开心极了。婆婆讲的是一些在中国流传的小故事,想愚公移山等神话故事,或者是小时候她曾经遇到过的趣事,以前和小朋友一起玩的糗事和开心的事情,教育孩子什么是应该做,什么是不应该做的。
而且她讲故事之前交给小青一些任务,比如:记住故事主人公及其主要特征,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等等。让小青带着任务去听故事,可以使她逐步学人根据需要,而不是仅凭兴趣,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有利于培养青儿的有意注意。
小编有话说:
老人的很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可能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更好。比如老人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大多比较豁达、开明,他们看待问题也有更多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更加智慧。
在他们讲述的上万个故事里,有太多太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演绎出了人生的精髓。他们那亲切、和蔼、感人的声音,他们那通俗、浅显、自然、爱憎分明的语言,以鲜明的民族化、大众化彩色,为孩子们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美好的画面,影响了一代又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