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必备的儿童急救用品 做好3点远离伤害

时间:2016-08-29    作者:小鑫

  儿童由于没有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又天生活泼好动,所以很多时候就容易闯祸伤害到自己,严重时还可能会危及到儿童的生命。对此家长除了要在平时积极排查生活环境中的潜在危险因素外,还应该准备一些必要的急救用品,这样才能有备无患,最大程度地为儿童提供及时的保护。那么家中必备的儿童急救用品都有哪些呢?下面就让育儿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家中必备的儿童急救用品

图片来源于华盖

♦家中必备的儿童急救用品

  家中应该常备一些急救物品,如体温计、碘酒、75%的酒精(用于皮肤消毒)、35%的酒精(用于物理降温)、2%红汞(红药水)退烧药、创可贴、风油精、双氧水、抗生素软膏、医用胶布、纱布、消毒纱垫、绷带和三角巾、消毒棉球或棉签、止血带、剪子和镊子等。

♦宝宝体温过低怎么办

  体温过低指的是体温低于35摄氏度。孩子体内的温度调节机制还不成熟,所以在温度较低的地方,他们体内的热量会迅速消失。

  症状:体温过低的孩子看起来使人误以为他们非常健康,因为他们的脸色粉扑扑的,但摸起来确是凉的。他们可能不爱吃奶、无精打采、很安静。

  怎么办:叫医生。

  慢慢地使孩子暖和过来:把他放到一个暖和的房间里,用毯子把他包裹起来。给他戴上帽子,把他抱紧,这样他也能从你身上获得些热量。

家中必备的儿童急救用品

图片来源于华盖

♦各年龄段的儿童意外伤害预防重点

  一、3岁以下要特别当心摔断牙

  3岁以下的孩子刚学会走路,摔倒的机率比较高,摔倒后首当其冲的是口腔内组织,经常有孩子摔歪或摔断牙齿。孩子的牙组织还处在生长期,摔断后,争取在半小时内把孩子连同断牙送到医院里来,可以大大提高断牙的成活率。断牙掉在地上可能沾上脏东西,但是家长千万不要用自来水清洗。因为断牙上的牙周膜很可能就这样被洗掉了。

  二、2-7岁孩子最喜欢吞食异物

  吞食异物的孩子非常多,从8个月到10多岁都有,但是2-7岁的孩子最多,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对各种物品都非常好奇,喜欢用嘴去探究奥秘。如果发现孩子吞食了异物,不要吓唬孩子,也不要试图通过喂水和食物帮助孩子排便,因为5岁以下的孩子,在吞食了硬币之类的异物后,一般是无法自行排出体外的,必须送到医院去,而且在途中要尽量让孩子保持安静,因为越哭闹越易发生意外。

  三、0-6岁儿童最容易被烫伤

  国家卫生部曾做过一个调查,儿童意外死亡是我国0-14岁儿童死亡的首位原因。而0至6岁儿童发生烧烫伤的比率占了烧烫伤患者的23﹪,其中以1岁(34.3﹪)为最多,2岁(29.5﹪)居次,3岁(13.7﹪)为第三位。受伤原因以热液烫伤(46﹪)最多,因洗澡水过热造成的烫伤则明显下降。作为家长,不要让孩子单独面对热汤。很多时候,孩子可能就是在你转身的瞬间,被烫伤了。对于烫伤部位,可以迅速用大量干净的冷水冲洗,切忌不要盲目使用一些土办法涂抹伤口。

家中必备的儿童急救用品

图片来源于华盖

♦如何教育宝宝远离意外伤害

  1、必须让宝宝知道的事项

  应让宝宝牢记父母的姓名、家庭和幼儿园的地址及家里和爸爸妈妈的电话;懂得匪警、火警、交通事故急救等重要电话的打法;让宝宝知道附近的派出所(报警点)的具体位置等,以备宝宝发生紧急情况时使用。

  2、让宝宝学会面对陌生人

  让宝宝学会自我救助的方法,是宝宝获得人身安全的重要保障。家长可以故事、游戏等形式,教导宝宝学会应对陌生人。在不得不让宝宝独处家中时,家长应仔细叮嘱宝宝不给陌生人开门,同时告诫宝宝不要随便出门,以免走失。如果走失,心里一定要沉着不慌张,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应就近找警察叔叔寻求帮助。教宝宝遇到紧急情况时,学会大声呼救。遇到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时,教宝宝简单的自护办法,不要乱跑,等待救援。

  3、让宝宝懂得简单的减轻伤害的方法

  有的家长认为宝宝小,不需要过早地对宝宝进行安全教育,平时对宝宝采取过度保护的态度,容易造成宝宝一遇到事情就找爸爸妈妈,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教给宝宝简单的应对意外伤害的方法,如手指被割伤、流鼻血、被开水烫了时,应怎样减轻伤害等等。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