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左右的孩子会迎来人生第一个叛逆期,经常会把你气得火冒三丈。此年龄段的宝宝性格特征已经极为明显,软硬不吃是他们的典型表现。因此,父母的教育方式在此阶段非常关键。要了解孩子叛逆行为的原因,才能更好地应对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些孩子叛逆期发展特征。
图片来源于华盖
♦孩子叛逆期发展特征
发展特征一:感受并学习处理更多的情绪
研究发现,一岁半到两岁的学步儿会开始试着去控制令他们苦恼的人或物。他们也会透过和同伴说话或玩玩具等策略,因应需要等待点心或礼物的挫折。
小人儿的心中,每天都有好几种情绪在作怪:恐惧、害羞、嫉妒等。很多情绪都是孩子第一次经验到,他必须面对并处理这些情绪,对他来说是人生的大课题。
根据约翰洛斯门(John Rosemond)在《两岁小霸王》书中的说法,两岁孩子的智能总是比体能发展得快,所以孩子可能已经知道事情的解决方式,却无法付诸行动实现。人本基金会执行长冯乔兰也解释,两岁孩子已经有很多想法,但是语言能力却还不够成熟,无法顺利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些,都会让他们挫折及生气。
发展特征二:是个追求自主的探险家
心理学家艾瑞克森认为,一到三岁是人格发展成「活泼自动」或「羞愧怀疑」的关键。这个阶段儿童必须学习「自主」──吃饭、穿衣、大小便等。若无法独立自主,孩子可能会转而感觉羞愧、怀疑自我能力。
突然学会走路、说话,让孩子的探索疆界更为广大。为了追求独立自主,他可能有一些危险动作:坚持自己过马路、自己喝热汤、拿剪刀剪纸等。
孩子想知道这东西是什么?可以做什么用?能够打破吗?透过接触把事情弄清楚,是个停不下来的小探险家。这些探险帮助他建立自主能力,分辨人我,了解自我地位。
图片来源于华盖
发展特征三:变得更为倚赖
这个时期的孩子也会出现另一个极端:更倚赖。在婴儿时期胆大包天的孩子,可能突然变得黏人、胆小,怕陌生人、怕分离、怕黑或打雷。
因为探索让他知道世界比想象中更复杂,他不了解自己能力的极限,甚至会感到不安全,转而更倚赖照顾者。这是学习独立的过程。
另外一个可能是,他的想象力(抽象思考)开始发展。所以报纸发出窸窣的声音,会让他觉得报纸变成活的东西,或可能做出可怕的事。
发展特征四:公然挑战父母,爱说「不要!」
学步期的孩子爱说「不」,因为孩子突然发现,这个简单的字竟然可以拒绝大人的指示。弘光科技大学讲师李淑如解释,在小孩心中,大人世界原来是绝对权威的,当他敢挑战、敢尝试碰撞原来很权威的大人世界,正是「成长」的宣示。
孩子的反抗行为(例如:一直将桌上的物品往下丢、做所有你告诉他「不行」的事、替他穿衣或喂他吃饭时猛摇头说「我不要」等),都是在测试限度(你的耐心限度、你的规则限度,以及他影响及改变环境的能力限度)。孩子正积极按自己的极限处理事情,看看事情不是原来的样子,会是什么样子?
图片来源于华盖
发展特征五:以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
学步儿以为别人所想、所见、所感觉的,「理应」跟他一样,无法理解每个人有不同的想法。经常遇到的例子是:玩捉迷藏时,他把头埋进棉被而露出整个屁股,却喜孜孜以为自己躲得很好。或把最喜欢的海绵宝宝送给你,以为他喜欢的东西,全世界也都喜欢。
正因如此,当他无法我行我素时,就会尖叫、生气、踢、咬、打人。
但是「以为自己是世界中心」的状态,也会随着成长改变。洛斯门举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说明,孩子三岁时,对父母有「全能迷思」,相信父母无所不能、无所不知。这个时期,也是孩子从「自我中心」过渡到「父母中心」的关键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