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在晚上睡觉时尿床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在3岁之后还经常发生尿床,那就得引起注意了,这在临床上可称为小儿遗尿症。遗尿症多见于男孩,6~7岁发病率最高。一般来说,遗尿症的患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质的增强,大多数能在发病数年后自愈。当然,也可采用一些方法来治疗,如敷脐法、食疗法等等。那么,小儿尿床吃什么好呢?一起来看看。
◆小儿尿床吃什么好
莲子羹
配方:莲子、芡实、板栗、核桃各若干,鸡蛋1个,盐少许。
制法:将莲子、芡实、板栗、核桃研磨成粉末,每次取30克,放入碗中,加盐拌匀,打入鸡蛋,加清水少许,搅拌至起泡泡,入锅蒸熟成羹即可食用。每日食用1次,连食5~7日,之后改为每周食用1次。
功效:健脾益气、补肾固元。对改善小儿遗尿症有良好效果。
山药糕
配方:山药、山萸肉各若干,白糖少许。
制法:山药洗净去皮,捣烂如泥,加入山萸肉蒸熟,加少许白糖调味即可。每日当点心适量食用,连食5~7日。
功效:山萸肉有治疗遗精、遗尿、小便频数之功效,此食疗方适用于儿童遗尿症。
◆小儿尿床的治疗方法
宝宝在3岁前,由于正常的排尿反射还没建立,排尿不能自控,因而容易在睡觉时尿床,这是正常的现象。然而,当宝宝3岁之后,如果在夜间仍不能控制排尿,那就属于异常现象了。
专家指出,中药治疗小儿尿床的效果较为明显,除了辨证选用温补肾阳、固摄缩尿的中药口服之外,还可采用外治疗法。外治疗法为敷脐法和捏脊法。
敷脐法:将五倍子、何首乌各20克,研磨成粉末后,用醋调匀;取黄豆大小敷于宝宝的脐部,外用纱布覆盖,每晚一次,次晨取下,连敷一周即可。
捏脊法:家长双手半握拳,两食指抵于宝宝的脊背之上,再以双手拇指伸向食指前方,把宝宝皮肤捏起,而后食指向前,拇指向后退,作推转动作,两手同时向前移动,从长强穴开始,沿督脉两侧由下向上随捏,随按,随推,随捻,随提,随放,一直捏到大椎穴处为1遍,如此捏12遍。在第7遍时,开始采用“捏三提一”法,即捏三下,向上提一下,重点提捏膀胱俞、肾俞处,加大刺激量,听见有响声效果最佳。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小儿尿床的注意事项
小儿尿床,即小儿遗尿症,是儿童期常见疾病之一。有些家长觉得小儿尿床是小事儿,不把它当成一回事,因而就忽略了治疗。其实,小儿尿床并非小事,它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警示信号,因此家长必需引起重视。
1、切忌责骂。部分家长因孩子尿床就用严厉的语气责怪孩子,这样做不仅难以改善孩子的尿床现象,反而加重了孩子的精神负担。对于已经有一定认知能力的孩子来说,长期尿床可能使他产生自卑的心理,会因此而不愿与小伙伴交往,睡觉前也表现出担忧的情绪,影响睡眠质量。
2、找出原因,对症治疗。当知道孩子尿床后,家长应该问问孩子尿床的原因。如果是因为情绪紧张、晚上不敢自己上厕所,应该予以理解和正确的引导,教育孩子尿床是不好的习惯。如果孩子尿床是因为身体的原因,那就应该给予安慰和开导,要告诉孩子这是可以治好的,不要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毕竟孩子也觉得尿床是一件丢脸的事。如果孩子尿床是因为睡得太沉,以致对尿意感觉迟钝,那家长应该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让孩子玩得太累、太疯;晚上不要让孩子喝过多的水,在睡觉前要提醒他上一次厕所,这样便可减少发生尿床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