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在2个月以后就会慢慢出现吃自己手指的行为,这是一种智力发育的表现,但是当宝宝两三岁了还吃手指,父母就要想办法纠正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宝宝吮吸手指的三大原因与对策。
宝宝吮吸手指的三大原因与对策
宝宝吃手的原因分析
专家回答:婴儿出生后第一年成为“口腔期“,是人格发展的第一个基础阶段。他们强烈需要一种安全感,吸吮需求很强烈,尤其在就寝时间更为明显。对于刚出生的宝宝而言,吸手指是很正常的。
这行为之所以持续一方面能给宝宝带来舒服感,家底焦虑;另一方面,宝宝本来就有吸吮的反射和需求,而吸手指带来的满足感和吃母乳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所以即使吃饱了,宝宝还会吸手指。下面具体介绍下。
1.智力发展的信号
宝宝慢慢长大,手指功能开始分化,初期手眼协调功能也出现。2—3个月宝宝就开始出现手的动作。当宝宝真正能把手放在嘴巴里啃的时候,则说明宝宝的运动肌群与肌肉控制能力已经相互配合、相互协调。这是宝宝智力发展的信号。
2.需要满足感
宝宝2—3个月,正处于扣的敏感期,此时的宝宝喜欢含妈妈的乳头或者是小手睡觉。有东西放嘴里会很有安全感,而一旦吸吮、舔啃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让他们不安,产生暴躁、抑郁的不良情绪,所以就易出现吃手的习惯。
3.快乐的需要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认为,宝宝吃手的活动包含了人类性快感需要的自然反映。这里的人类性快感只是一种近似于成人的情绪,吃手可以消除宝宝的不安、烦躁、紧张,具有镇静作用。
家长应该怎么对待孩子吃手这个坏习惯呢?
对策一:行为忽视
如果不是特别严重,家长可以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过多的注意、纠正、指责,就会促使孩子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也更紧张,反而强化了这一行为,手指就吃得更凶了。所以当孩子吃手指时,家长可以装作没有看见。要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家长既要克服内心的焦虑,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行为。
对策二:关注与爱
您知道吗?有时候孩子吃手指是为了引起家长的注意,因为他们很少能得到父母的关注,但是如果他们做这件事,则能够有效地吸引父母。因此在发火之前,家长应检查一下自身,平时对孩子的关注是否足够?是否只有当孩子有了不良行为时,才注意到他的存在?忙碌的父母,不要忘记腾出一点时间来与孩子交流,哪怕每天只有几分钟。
宝宝吮吸手指的三大原因与对策
对策三:占用双手
家长可以想出各种办法来占用孩子的双手,让孩子去做需要双手完成的事情或者游戏,这样孩子吃手的时间就会逐步减少,而且这个习惯有可能最终消失。比如妈妈做饭时看见孩子吃手指,可以让孩子为全家人准备碗筷。
对策四:适当奖励
许多专业工作者成功地运用奖励计划减少了4-11岁孩子吃手指的行为。爸爸妈妈也可以进行尝试,寻找一些孩子喜欢的事情或物品作为奖励。如果孩子能在规定的时间里没有吃手指,就给予奖励。刚开始孩子坚持的时间要短,比如10分钟;然后逐渐延长时间,直到孩子不再吃手指。使用这种方法最好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对策五: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孩子因吃手指的习惯不改,已经严重影响了他(她)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家长就需要向专业人员求助,以达到共同帮助孩子纠正的目的。
吃手是一种“不满症”和“焦虑症”,是孩子为了消除不满和焦虑,消极地退到婴儿时代的一种现象。
对策六:伙伴多多活动多多
爸爸妈妈可以让宝宝多和小伙伴一起玩耍,鼓励他广交朋友,多接触外面的新鲜世界;为宝宝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尽量不让他一个人闲着,他就想不起来吃手了。
对策七:营造宽松温馨气氛
爸爸妈妈最好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舒适、稳定、宽松的成长氛围,让孩子快乐成长。
爸爸妈妈认真找出原因,消除引起孩子不满和焦虑的种种因素,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心和温馨的环境,使孩子有安全感。同时要积极引导孩子参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和游戏,因为孩子在寂寞无聊时最易吃手。例如,可以让孩子看图书、玩积木,捏橡皮泥、跳绳、画画等等,让他在愉快的活动中发现还有比吃手更有意思的事,这样孩子吃手的不良习惯就会慢慢地得到纠正。
以上就是关于宝宝吮吸手指的三大原因与对策,为解决更多家长朋友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我们整理了大量的常识供大家学习,其中就包含了育儿,孕妇需要了解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