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夏季饮水有哪些误区

时间:2016-02-27    作者:qpxadmin
  宝宝的强壮体魄,离不开体内水分的平衡,每天宝宝体内水的摄入量包括饮水、牛奶、汤类等饮品和从蔬菜水果中摄入的水分。宝宝的水分排泄途径包括尿液、汗液,呼吸带出的水分和随粪便排出体外的水分。


  误区一:水喝得越多越好。

  宝宝的生长代谢旺盛,对水的需求量比成人多。但是他们的水代谢器官功能还不够完善,调节和代谢功能差,容易出现水代谢障碍,如果让孩子喝水过多则会影响他的健康。若孩子一次或多次饮用过多的水,而肾脏又不能及时排出,就会导致细胞内外渗透压降低,出现头昏脑涨,甚至意识障碍等“水中毒”现象。还有,幼儿排尿的调节功能还很不稳定,若喝水太多,可致排尿“开关”失灵,导致尿频或遗尿,还可能出现神经性排尿困难。所以,父母对孩子每日的饮水量应有所控制,每次不超过200毫升,帮助孩子的机体充满水分。

  误区二:口渴时才想起喝水。

  一般情况下,幼儿在口渴的时候会一次性大量进水,殊不知这样会淡化胃酸,减少胃液,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和杀菌。还有在口渴的时候,孩子会大口吞咽,喝水太快、太急,会无形中把很多空气一起吞咽下去,容易引起打嗝或是腹胀,因此,家长要让孩子多次饮水,不要等口渴时才让孩子喝水。

  误区三:餐后立刻饮水。

  幼儿在餐后,会感觉到口渴,因此会马上饮水,但是我们知道进餐5—10分钟后,胃酸就开始大量分泌,帮助消化食物,饭后在已充满食物的胃里涌入大量水分,就会冲淡胃酸浓度,反而易造成消化不良、积食等。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在饭后少喝几口水,一是帮助清除口腔食物残渣,二是帮助胃内食物均匀地接受胃酸消化,如果孩子特别渴的话,可以在饭后半小时再饮一定量的水,这样有利于孩子身体健康。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