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独立性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的。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父母千万不能操之过急,不要因为孩子没有做好某件事就让孩子重新回到自己的羽翼下。对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对于孩子任何独立的尝试,就要坚决放手,只要孩子付出了努力,即使结果不理想,父母也要给予及时的认可和赞许,让孩子的独立性得到肯定和加强。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宝宝的独立性呢?
图片来源于华盖
●如何培养宝宝的独立性
1、适当拒绝孩子,不有求必应
不少家长具有“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孩子看到喜欢的东西或者别人有的东西,只要他要求,无论价格如何、是否实用,都是照买不误。这样长期下去,就会让孩子们觉得,凡事只要跟父母说,父母就一定能够满足自己,造成孩子强烈的依赖心理。 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作为家长,对孩子万万不可有求必应,父母要学会拒绝孩子的一些无理要求。同时,当孩子能够独立完成事情,或者孩子在听取家长意见后不再固执要求买东西时,家长可以对孩子表示赞扬,让孩子知道只要自己不无理取闹,不依赖他们,就会得到别人肯定。
2、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通常孩子做了什么不光彩的事情,父母也不会光彩。当听到别人说自己的孩子:“也不知道父母怎么教育孩子的”,“真想看看他父母长什么样”。所以,家长要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不以自我为中心,强化自己对他人的责任,对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 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要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应该从小事做起,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当你的孩子推打别人时,你要教育孩子,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打人是不对的,要对别人负责,不能总认为别人时错误,自己是对的。另外,当孩子不小心摔破东西时,父母不应该只心疼自己的孩子有没有受伤,更多是是教育孩子对每一样东西都是有责任的,下次要避免再犯错。培养一个负责任的孩子,就要从小教给孩子凡事先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告诉孩子,弱者才把错误归咎到他人、社会身上,而强者会先从自身上寻找问题,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一个敢于承认摔跤是自己失误的孩子,是一个勇敢的孩子,一个敢于承认自己错误的孩子,就是勇于担负起责任的孩子。这个孩子长大了,就将是父母的骄傲。
3、练习孩子自己做决定
要让孩子独立,父母就要相信孩子,放手让他们成长,练习孩子自己做决定的能力。让孩子从小就“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在选择上给予孩子自主权。 父母增强孩子的动手做事,能够增强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信心,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培养他们在面对困难时自己做决定的良好意识,这样可以促使孩子认识自我,加强战神挫折的能力。当父母为孩子选择兴趣班时,你可以多与孩子探讨,鼓励孩子讲出自己喜欢的东西,给几个方案让孩子选择,鼓励孩子自己决定报读哪个兴趣班。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就是引导孩子,让孩子敢于下次再遇到同样的事情时,可以自己做决定。
4、教孩子学会正确面对失败
面对各种各样的状况,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由于孩子的社会经历短期,当遇到困难时通常采取躲避的方式,这个时候,父母要灌输孩子“办法总比困难多”的思想,教孩子学会正确面对失败。由于孩子年纪小,可能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都很困难。例如,穿衣服,穿袜子,收拾玩具等,对幼儿来讲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如果孩子一遇到困难,父母就包办,这样会让孩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相反,家长给孩子大气,教导他们学会克服困难,能够增强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还可以先给孩子演示具体做到步骤,让孩子坚持完成任务,这样,孩子以后遇到同样的状况,就会处理了。
5、让孩子学会与同伴协商
培养孩子独立性,就要培养他们独立和他人交往的能力。幼儿园里的小伙伴,是孩子第一次交朋友的最好人选,因为,幼儿的交际能力可以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更好的锻炼。我们要多鼓励孩子学会和同年人相处,遇到事情可以找同伴协商,让孩子找到可以商量的对象。 具体说来,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交往的环境和机会,表示你对幼儿园的喜欢和其他小朋友的喜欢,以消除孩子的不安心理,让孩子喜欢上幼儿园,如果发生什么事情,也是可以找其他小朋友商量解决的。总之,父母可以做到适当拒绝孩子,不有求必应;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练习孩子自己做决定;教孩子学会正确面对失败;让孩子学会与同伴协商等等,你的孩子也可以变得更加独立。
图片来源于华盖
●独立性培养的三大守则
不仅是这些生活细节,即使是作业,饲养宠物等生活小细节,都存在着许多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与独立性的机会。而爸妈们在这些过程中,则需要谨记3个要则:
尊重他们的发言与选择
与孩子有关的事情,如孩子们要吃些什么,喜欢参与什么运动,想穿什么衣服,尽可能听下他们的意见。即使是没法按照他们的选择,也不要忽略听听他们的发言,可以培养他们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
独立性培养需要父母的指导和帮助
一方面,孩子们的年龄与经历有限,父母就像老师,需要慢慢地指导孩子,直至成为可有可无的人。另一方面,如果长期以“忽略”孩子生活以培养孩子们的独立,这种缺乏父母指导的独立,会让孩子的这种“独立性”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和自信。
给孩子们多些信任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便不要总是质疑孩子们能否把选择做好,例如总是监督孩子们每一分钱的花销,孩子做事情时总爱私自插一手,这会让孩子感觉到家长的信任,觉得“爸爸妈妈认为我不能把事情做好”。相反,你经常对孩子的选择给予肯定,“好的,就按照你决定的做”、“你觉得可以,就试试这样做”……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