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应从小抓起

时间:2016-06-21    作者:小鑫

  阅读会激发孩子想像力阅读会激发孩子想像力、理解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儿童心理学实验研究表明,儿童时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最佳时期。父母应该重视孩子阅读潜能的开发,用正确科学的方式来引导孩子阅读,让孩子善于阅读,乐于阅读,勤于阅读。那么要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这也是父母必须学的。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图片来源于华盖

●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9个月至1岁的孩子看的图书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画面清晰、干净,最好一物一图,如一只苹果、一只鸡、一条狗等。因为1岁孩子的平面视觉经验还很有限,所以画面一定要简单明了,不要杂乱。二是色彩鲜艳、明快,能引起孩子的注意。三是内容对于孩子有一定熟悉性。当孩子看着图片时,父母要说出该物品的名称,让他跟着学发音,这是为了将音和图在大脑里建立起联系,为以后认图、说话做准备。

  1—2岁的孩子可以看由大幅图画组成的书了,内容最好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如房屋、日常生活用品、动物、玩具等。图书的画面要简单,色彩要鲜明,配的话语、儿歌要简单、押韵、有节奏,适合孩子听、学、说。

  2—3岁的孩子语言飞速发展,所以父母可以和他一起读一些情节简短、有趣、与孩子熟悉的事物有关、以图画为主的故事书。父母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要用简短的语句把故事内容讲清楚,还可以一边读一边让孩子在书中找出讲到的事物,或让孩子重复父母讲过的话。

  这个时候的孩子已经会自己翻书看了,而且经常会将他喜欢的书主动给父母,缠着父母讲故事。对于喜欢的故事,能不厌其烦地听很多遍,甚至能断断续续地复述出来,孩子已经从阅读中找到了乐趣,阅读也将越来越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将为孩子展现现实生活难以企及的美妙!

  3—4岁的孩子需要内容上更丰富多彩的图书了,如有关动物、小朋友的故事。故事里不仅要有孩子熟悉的事物,还要有一些新鲜事物,要有较多的细节和情节,以便孩子在看书听故事时能学到新知识。当然书中仍然要有较多的图画,以适合孩子的胃口。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图片来源于华盖

  这个阶段的亲子阅读要有更多互动的成分,父母在讲故事的时候,要学会对孩子巧妙地提问,也要鼓励孩子向自己发问。通过阅读,不仅丰富了孩子对外界的认识,扩充了孩子的语言词汇,更重要的是在互动的过程中激发了孩子的思考能力及自己尝试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孩子的回答,父母不必强求与书中故事的一致性,孩子可能会想出一个您根本没有想过的答案,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生气,不要彻底否定他:“不对,刚才妈妈怎么讲的,爱吃萝卜的是小白兔呀!”或许在这种情况下,您这样说会更好:“妈妈倒没有想到小松鼠也爱吃萝卜,您怎么知道的呢?那刚才故事里说谁最爱吃萝卜呢?”既尊重了孩子的思考能力及想象力,也有意识地去引导孩子有意注意的能力。毕竟书里的东西并非是完全的真理,阅读也不是孩子学习常识的唯一途径。对于早期阅读而言,比起一丝不苟地回答问题来说,更重要的应该是培养一种能阅读的兴趣与习惯。

●在孩子的语言发展中,专家建议

  (1)从新生命的一开始就应当逗引婴儿说话。所以,当婴儿咿咿呀呀喃喃自语时,父母一定要积极应答。比如:和他说话、抱一抱、逗一逗,让孩子感到愉快,从而激发不断发音的愿望。

  (2)平时多叫婴儿的名字和小名,可以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

  (3)抓住孩子语音敏感期,积极交流与提供听、说的机会。

  (4)对于婴幼儿,做个爱唠叨的父母吧!走到哪,说到哪;看到什么,说什么。

  (5)不要学孩子说话,要让孩子学您说话。孩子用儿语(如水水、凳凳、饭饭等)时,让他用,但父母完全可以用规范的语言与孩子交流,给孩子良好的语言环境。

  (6)不要拒绝、轻视孩子的问题,要积极响应孩子。如果您也回答不出,就说:“这个问题真棒,连我也要想想了”,或者就告诉孩子:“我们一起去找答案吧!”

  (7)主动问孩子,让孩子有表达的机会。这不但锻炼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还促进孩子积极地思考。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