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婴幼儿来说,从肢体动作、表情、哭闹的情绪变化到学会使用语言来表达个人需求,这是每个孩子必须学会的事情。而爸爸妈妈作为孩子的语言启蒙老师,每天盼望着孩子的每一次进步,那么爸爸妈妈们该如何教宝宝学说话呢?教宝宝学说话时要注意什么?引导宝宝学说话的误区有哪些?
图片来源于华盖
●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妙招一:尽早和宝宝“交谈”
爸爸妈妈们一定要记着:千万不要等孩子会说话了才跟他们交谈!和宝宝的对话要从宝宝出生时就开始,当然刚开始宝宝并不是用语言进行和你之间的交流对话,他们会用咿呀声、动作,甚至是哭声来回应你,但这都不是问题,因为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你能够更好理解宝宝的语言,而且可以给予宝宝很多语言刺激,为其以后语言的发展奠定基础,更重要的是这一过程可以很好地培养你和宝宝的感情,形成良好的亲子依恋。
妙招二:使用“妈妈式语言”
所谓妈妈式语言就是指一般妈妈在和宝宝说话时,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语速变慢、声调提高而语气也会变得有些夸张等,但是不可否认宝宝却很喜欢这样的话,因为这样的语言他们会觉得很有趣而且也很容易理解。
妙招三:多向宝宝介绍周围事物
对于幼儿来说,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是十分新奇的,他们对看到的一切东西都满含好奇。所以爸爸妈妈们要抓住宝宝的这一特点进行语言教育,比如吃饭时多向宝宝介绍食物,到小区散步的时候多给宝宝讲讲各种花草树木……总之,就要抓住生活点滴给宝宝创设语言学习的丰富环境。
妙招四:多给宝宝读书、讲故事
研究和实践都证明,阅读和讲故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阅读和讲故事所用的语言是区别与口语的书面语,相对于口语来说,是更规范的语言表达形式,多接触这一类语言可以很好丰富幼儿的词汇和语言表达形式。
●教宝宝学说话时要注意什么
1.千万不能操之过急
幼儿说话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其特有的任务和重点,所以父母们不能急于求成,采用揠苗助长的方法教孩子说话,以免给孩子造成伤害。
2.给孩子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语言环境
现在很多家庭里会存在说多种语言或方言的情况,大人一会儿说方言、一会儿说普通话,一会儿又讲英语,这种现象很容易导致孩子语言刺激的混乱,使孩子不知道该选择说什么语言,所以家长要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相对稳定的语言环境。
图片来源于华盖
3.注意宝宝的饮食
合理的饮食一方面能给幼儿提供充足的营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咀嚼使幼儿口腔的肌肉得到很好的锻炼,这能为良好的发音奠定基础。
4.语言和发声器官、听力以及智力等存在密切关系
语言的发展牵涉到很多方面的作用,幼儿说话早晚和发声器官、听力以及智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父母要全面看待孩子语言的发展,如果孩子说话出现什么异常更要全面分析各种因素,必要时可以到医院进行检查。
●引导宝宝学说话的误区
1.语言过分幼儿化
典型的一种表现就是过分使用叠词,如“吃饭饭”、“开车车”等,当然在幼儿学习说话的早期阶段,叠词等儿童化的语言更易于幼儿理解和模仿,但是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这一类的语言父母则应该少用,尽量选择使用一些成人化的语言以促进孩子语言的进一步发展成熟。
2.总是及时满足幼儿的需要
很多父母总是不等孩子说就很热心地去满足孩子的需要,殊不知这样做很多时候是剥夺了孩子自己张口说出需要的机会,从而也使孩子错失了进行语言学习和练习的机会。因此,当孩子用手指着想要的东西使,父母可以耐心等一下孩子说出自己的需要,或者是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需要,例如可以说“跟妈妈说你想要什么?”
3.孩子的不正确发音将错就错
由于幼儿的听觉器官和发音器官发育还不够完善,所以他们对声音的分辨能力和对于发声的调节能力都还比较弱,所以他们在发声的时候难免存在一些错误,比如说把 “狮子”发成“西子”,把“十”发成“四”,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父母不去纠正孩子的错误发音,甚至是跟着孩子这样发音,这样孩子就会得到错误的强化从而保留错误的发音的方式,这将不利于孩子正确发音方式的培养。
所以,父母在教孩子说话时,一定要避免这些误区,采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去发展良好的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