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宝宝睡前故事 帮助宝宝安睡

时间:2016-07-04    作者:小鑫

  睡前故事就是在宝宝入睡前讲的故事,睡前故事多为口语化的童话故事。据幼教专家研究发现,宝宝入睡前听故事不仅有助于提高理解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能够帮助宝宝更好地进入梦乡。因为妈妈们轻缓的声音能让宝宝觉得有一种安全感,让宝宝知道即使在睡觉的时候也有妈妈的陪伴和保护。一岁宝宝睡前故事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就跟育儿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岁宝宝睡前故事

图片来源于华盖

★挑选睡前故事的方法

  讲睡前故事除了可增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度,还可助于孩子安眠,而挑选怎样的故事也有所讲究。

  一、符合宝宝当前心智

  第一准则便是“适宜”,即选取的故事内容要符合宝宝的心智发展。过于复杂的情节并不适合孩子,他们的心智还无法理解复杂的故事情节。

  其实,“日日常新”只是父母的一贯以为。一般来说,孩子并不讨厌反复的听同一个故事,一种解释是说孩子是在检验自己是否记住故事内容。不少孩子会说一整句话时,往往家长说了上句,孩子便能自然而然的接上往后的情节。

  二、避免恐怖故事

  需要家长注意的是,切勿讲述带有恐怖氛围的故事。家长可就孩子产生的具体问题,得当的挑选一些平缓的故事。总而言之,切勿将睡前当作孩子的一个反思时间。

★哪些睡前故事不利入睡

  目前,一些心理专家对给宝宝(不满5岁)讲述众所熟知的童话故事这件事产生了质疑,《灰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等都被列入不适宜睡前讲的故事之列。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这些故事不但无法帮助入睡,还会给他们带来心理伤害。

  一、过于现实

  一些故事会与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但宝宝无法理解其性质,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等。需要知道的是,好的睡前故事与社会现实并没有直接联系,反而带有浓厚的想象色彩。可以讲些和动植物紧密联系、带有游戏趣味性与联想成分的故事,以便让宝宝提起兴趣。请注意,讲睡前故事是为了帮助宝宝睡眠,而不是为了做教育作用,无须给宝宝强加灌输大道理。

  二、过于黑暗

  “灰姑娘为何要受许多苦难才可以与王子在一起?”、“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为何会冻死?”,这些问题都与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而5岁以下的孩子无法明白。一般来说,孩子在5岁之前具有较为强烈的接受暗示能力,但又尚未拥有承受痛楚的能力,因此倘若一味的将残忍、恐怖的事物强加于他们心理上,很容易会使其心理蒙上一层阴影。所以最好选择一些美好的故事来帮助孩子安眠。

一岁宝宝睡前故事

图片来源于华盖

★什么时候开始给宝宝讲故事

  宝宝们都喜欢听故事,而且特别喜欢听妈妈给他们讲故事,早在胎儿期就有妈妈开始给宝宝讲故事,宝宝快2岁时就开始能听懂故事了。别以为宝宝小,就不会听故事。其实,在宝宝出生的时候,就可以开始给宝宝讲故事了。这时的宝宝虽然听不懂,但有妈妈亲切的声音陪伴在旁,宝宝会觉得更加有安全感,更容易入睡。其实每天的生活中都会出现几段小时间非常适合给宝宝讲故事,而且通常这时宝宝都已经自动地乖乖躺在床上,静静地听。

  以下的时机,都非常适合用来念故事书:

  1、宝宝用奶瓶喝牛奶时;

  2、宝宝用奶瓶喝水时;

  3、睡觉之前(包括午睡);

  4、宝宝躺在床上无所事事时;

  5、宝宝早上刚醒来,还乖乖躺在床上时。

  这些时机每天都会在生活中出现,所以非常适合,而且通常这时宝宝都已经自动地乖乖躺在床上了,能静静地听妈妈精心为宝宝准备的有趣小故事。

★给宝宝讲故事的好处

  好处1:促进宝宝智力开发

  短短的讲故事时间,不仅能让宝宝安静入睡,而且有助于提高宝宝的理解力,对宝宝的智力发展有明显促进作用。

  通常,年幼的宝宝识字有限,精美的插图难以全面地传达故事内容,而宝宝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都需要后天的培养。因此,妈妈的用心讲解就成了宝宝扩大书本知识面最有效的途径。有时宝宝的领悟能力会让爸妈大吃一惊哦。所以妈妈能较早地重视孩子的阅读需求、求知欲望,将对宝宝今后的智力开发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好处2:加强亲子沟通

  睡前讲故事的时间也是亲子沟通的最佳时间,睡前讲故事能加深妈妈与宝宝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从而使宝宝产生一种安全感,这对宝宝感情的发展非常重要。对于稍大一些的孩子,妈妈在讲故事的同时,还要仔细观察宝宝的反应,敏锐地捕捉宝宝的兴奋点,培养宝宝对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故事中的形象启发和诱导宝宝,帮助宝宝改正缺点,达到正面教育的目的。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