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握宝宝动作的敏感期 小编告诉你

时间:2017-05-11    作者:小鑫

  宝宝动作的敏感期,相信大多数父母对此都没有特别留意过,它多发生在一岁半左右宝宝身上。那么,我们要怎样把握宝宝动作的敏感期呢?带着问题,下面请跟随小编来了解了解吧!

怎样把握宝宝动作的敏感期 小编告诉你

怎样把握宝宝动作的敏感期

  怎样把握宝宝动作的敏感期

  动作敏感期时间:动作发展主要包括两个大的领域,一个是身体运动,如走路;另一个是手的动作。走路的敏感期是1~2岁,手的动作敏感期是1。5岁~3岁。

  动作敏感期表现:孩子在迈步到学会走路这个过程中,是非常愿意走路的,而且不愿意让成人拉着走,手的动作是伴随着走路而发展的,孩子走到哪里,手就抓到哪里。

  动作敏感期作用:孩子的学习都是通过手来进行和获得的。手连着大脑,手的活动又受到大脑的支配。

  宝宝出生后,妈妈就可经常给宝宝捏一捏手指脚趾,这样能刺激大脑的发育。随着宝宝的长大,尽量多让宝宝触摸不同质地(如木质、塑料、布等)、不同形状(圆形、长形)、不同温度(凉水、温水)的物品。

  1岁的宝宝喜欢自己用他的小手来感知世界。这时你不仅可以把他抱在怀里,数数手指头,还可以让他的手上下舞动,这时你的口令要配合上:“一二三四,上下左右”。随着宝宝一点点长大,他会越来越喜欢自己握住汤匙和怀子,把东西往嘴里填,别急着阻止他。让孩子的手充分动起来,对他的大脑发育会很有好处。

怎样把握宝宝动作的敏感期

怎样把握宝宝动作的敏感期

  宝宝心理发展的敏感期

  科学家发现,在儿童发育过程中存在某些“敏感时期”,此时大脑特别地想接收和学习某种信息。在这些敏感时期,支持特殊活动的神经联系可以非常容易和有效地创造出来。换句话说,当大脑为诸如语言、运动和阅读等活动发育时,存在“机会的窗口”。机会的窗口是会关闭的。对于一小部分活动,一旦敏感时期过去,就没有更多的神经接点出现,机会的窗口将会完全关闭。然而对于大多数活动,学习仍然能够发生。虽然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和较大困难,但这种能力仍可以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如果儿童处在适当的环境中,便可以在无意识中自然地掌握某种能力;错过了敏感期,则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发展比较缓慢。

  不同年龄对学习的某个方面有不同的敏感性。从整个人生的心理发展来说,6岁前是心理发展的敏感期。观察与研究表明,学龄前的敏感期主要有亲子依恋敏感期、动作敏感期、语言敏感期、感官敏感期、秩序敏感期、细微事物敏感期、社会规范敏感期、数学敏感期、书写敏感期和阅读敏感期。

  上述各种敏感期的出现,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大脑的每一种系统(视觉、听觉、语言、情感和运动)都有自己的机会窗口。大脑以波浪式发育,对一个儿童发育的每一项技能,窗口出现的时间都不同,也就是说,对于每一个具体儿童,敏感期的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存在着个体差异,不能绝对化。了解了各种敏感期,家长就可以观察宝宝的行为,了解宝宝的需求,解释宝宝的行为,适时适当地助宝宝一臂之力。

  编后语:通过以上学习了“怎样把握宝宝动作的敏感期”等相关内容后,大家对类疾病是不是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育儿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我们哦!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