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孩子与同伴和睦相处

时间:2016-02-29    作者:qpxadmin

 
  很多父母都喜欢把孩子关在家里不让他们接触同伴,使得孩子没有和同伴相处的生活经验,虽然他们能从电视上、书本中懂得不少友爱的道理,也能讲出许多友爱的故事,但不能和同伴友爱相处。所以,培养孩子友爱相处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1、树立良好的榜样。道德品质的教育不能专靠说教、训斥和责备,应当在教育者的直接影响下形成。因为孩子有巨大的模仿性和感受性,和睦的家庭关系与教师之间的团结、互助、友爱,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作用。有些孩子把心爱的玩具给同伴玩时,他们会说:“我妈妈也是这样做的”,或者说“老师喜欢我们这样”。可见,良好的榜样对孩子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要讲道理。榜样的力量只有当儿童理解时才具有决定意义,如果是幼儿就要向他们解释清楚,说明友爱相处的必要性。文艺作品、故事、童话中的人物是孩子喜欢的,可以利用这些材料向他们进行友爱教育,使他们懂得和同伴相处中什么是好的行为,什么是不好的行为?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能那样做?向雷锋学习,发扬关心与谦让精神,向大象伯伯学习,帮助小动物。这在孩子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集体活动的重要性。幼儿对同伴的友爱只能在和同伴相处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因此,家长首先要给孩子创造条件,比如帮助孩子找朋友,让他和小朋友在一起玩,一起看书、看电视等,也可以带孩子到小朋友家作客。由于共同活动所引起的感情使他们容易产生友谊。

  但是,每个孩子的性格各有不同,开始时由于互不了解,有的孩子任性、固执,有的孩子喜欢独占,称霸称王等,这时,随时都可使他们在共同活动中产生矛盾,影响他们对集体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家长或老师不但要帮助孩子找同伴,还要给予指导和帮助。

  4、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孩子对同伴的同情心表现在他对同伴的关心和帮助上,如珍珍生病了,小玲给他送去了自己心爱的玩具和点心。贝贝胆子小,伯猫,一个人不敢出去,珍珍就主动去帮助他,和他一起走过猫的身边。珍珍、玲玲、贝贝的友谊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有些家长教育孩子只想到自己,“这是你的玩具,别给人玩啊!“这是你的书,别给入看啊I”这样就会造成孩子心目中没有同伴,也就不可能有友谊。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