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便血的检查诊断 妈咪是否知道呢

时间:2016-05-31    作者:小鑫

  便血是婴儿较常见的临床症状,尤其是慢性长期便血患儿在近年来明显增多,其原因复杂多样。便血多提示下消化道出血,尤其是结肠和直肠的出血。便血伴呕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粪便的颜色取决于出血位置的高低、出血量的多少及在肠道停留的时间。所以,宝宝出现便血父母们一定要查明病因,及时就医。

宝宝便血的检查诊断

●宝宝便血的检查诊断

  ·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镜检

  实验室检查即医护人员通过肉眼来观测实验粪便的外观,如颜色、附带出血量、有无黏液脓血等。通过镜检就能发现造成肠道疾病的病理原因及病菌成份,如检查是否有寄生虫或寄生虫卵。

  (2)潜血实验

  要是镜检无法检测出红细胞的话,就要进行潜血实验了。通过检查血液中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的数量来判断宝宝的失血状况,并进行凝血功能的检测。

  (3)其他实验

  可以通过大便培养、培育孵化血吸虫毛蚴、血清环卵沉淀实验和冻干红细胞间接血凝实验来进行检测,还可以通过观测肥达氏反应和外斐氏反应来判断病理。

宝宝便血的检查诊断

  2.特殊检查

  (1)直肠镜、乙状结肠镜:通过直肠、乙状结肠镜能够直观的观察到人体的病变,看到可能会出现的病症,如内痔、息肉、溃疡甚至肿瘤,还能够选取病体样本来进行实验和活体组织检测。

  (2)纤维结肠镜:医生能够通过纤维结肠镜来检测宝宝是否患有结肠病变。

  (3)胃肠钡餐透视:透视后通过照片、钡剂灌肠造影来检查宝宝是否患有溃疡、肠胃息肉或肿瘤等病症。

  (4)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核素扫描:医生通过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核素扫描,可以检查出宝宝是否患有消化道出血。

  · 病理诊断

  进行病理诊断的时候,医生要综合各项检查结果,再考察宝宝的病史、体检结果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来进行诊断。

  1.注意便血的特点

  医生在进行病理检查的时候要注意询问便血的发生经过,注意患有内痔、肛裂 宝宝会在便后出血。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及结肠息肉是会反复发作的,难以完全根治,同时时常会出现些许便血。中晚期的直肠恶性异化就会不间断地出现少量便血。

  2.分清便血性状、出血方式、颜色和出血量

  不同的病症其便血的出血性状、方式、颜色和血量都是不同的。比如内痔的便血表现为点滴或喷射状的出血。如果患有肛裂的话,血液会在大便之上,纸巾上会有少许血迹。要是出血比较多的话,肠腔内会流出黑色的血迹。如果血迹呈现紫红、暗红、鲜红,或有血块的话,一般就是下消化道出现了病变。要是血便中附着黏液并散发着异味的话,就有直肠恶变的病症。

  3.注意便血的伴发症状

  便血的并发症有很多,诸如直肠炎、直肠癌造成的便血会有肛门下坠的并发症;而内痔、息肉造成的便血不会有剧烈的疼痛;肛裂就会并发比较剧烈的疼痛和便秘;患有慢性结肠炎的宝宝也会有腹泻、左下腹疼痛的并发病症;患有出血性坏死结肠和肠套叠的宝宝会感受到十分剧烈的腹痛,情况严重的还会昏迷。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