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都是玩累了一沾枕头就睡着的,但也有少数小儿会和大人一样失眠,这是什么原因呢?高质量的睡眠与孩子的健康成长紧密联系,但是有的孩子却常常被失眠所困扰。其实小儿失眠的原因有很多,这让忙碌了一天工作的父母感到抓狂,长期失眠对宝宝的身体健康也存在隐患。那么,造成小儿失眠的原因有哪些?当孩子出现失眠状况,父母们应该怎么办?下面请跟着小编的步伐一起进入下文了解一下吧!
图片来源于华盖
●小儿失眠的原因
很多原因都可能造成小儿失眠,包括环境因素、宝宝自身身体原因、饮食不当等。
1、宝宝如果睡觉前吃的过饱或者身体处于饥饿状态,都会有失眠现象。
2、宝宝睡眠时如果环境过于嘈杂的话,也会造成小儿失眠。
3、睡前如果宝宝喝了可乐、咖啡、浓茶等提神的东西,会使得大脑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就会有小儿失眠现象。
4、宝宝还不太困。所以,你不防再陪宝宝玩一会儿,玩累了,自然就会想睡了。
5、天气太热或太冷。所以,你不防摸一下宝宝的手心或后背,看一下宝宝是否有冷热现象。
6、宝宝是否生病了,这是最糟糕的,这时候要注意了,看情况及时诊断。
7、较大儿童的失眠除以上原因外还常与学习、家庭、社会因素造成的心理紧张、焦虑、抑郁有关。此外,如果孩子晚间饮用某些令精神兴奋的饮料,如可乐、茶、咖啡等均可引起大脑兴奋而失眠。
8、有的孩子失眠几次后就形成了条件反射,一到上床睡觉时就担心睡不着,因担心而焦虑,形成了习惯性失眠。
●小儿失眠的应对措施
发现宝宝有失眠现象时,妈妈们不必过于担心,记得首先要对宝宝进行及时安抚。宝宝睡眠失调和宝宝的生理、心理和气质特点有关,是自身的特点和外环境,如父母的育儿方式、周围环境扰乱的情况、食物过敏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妈妈们要找出宝宝失眠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图片来源于华盖
1、如果宝宝小儿失眠情况不是经常有,只是由于做了噩梦,或者由于紧张情绪造成的失眠的话,妈妈们可以轻轻拍打宝宝,让宝宝放松心情,慢慢就会进入梦乡了。
2、婴儿入睡慢,需要在父母的辅助下,经由20分钟左右的浅睡状态后才进入熟睡阶段。相信大多数父母都有这样的经验:宝宝看似睡着了,但是一放下来就会苏醒大哭。这是因为他还没有进入深度睡眠,还需要更多的哺乳、安抚、拍哄、轻摇等。
3、宝贝夜间睡眠一个周期后,醒来是正常现象。如果没有饥饿或尿尿,一般稍微活动一下后,又转入下一个睡眠周期。但是,如果宝贝已经养成了被抱、拍、摇或含着乳头(奶嘴)才能入睡的习惯,夜间醒来后发现情况和当初入睡时不一样了,就哭闹直至满足要求,这种现象称为“伴睡条件”。
4、3—4个月大的宝宝可以在白天多给一些积极的刺激,如说话、抚摸、玩耍,并逐渐停止夜间哺乳(包括人工喂养)。这样有助于培养宝宝良好的作息、饮食习惯。有的父母认为宝宝夜里哭闹一定是因为饥饿难忍,于是忙着喂奶,结果等宝宝再次入睡后,他的消化系统却不得不“加夜班”,引起排尿增多等情况,使得宝宝再次醒过来。
5、有些孩子入睡困难,是由于家长没有给他们创造一个安静睡眠的条件。如室内的灯光很亮,孩子上床后,家长们仍然在屋里干活、说话等等,家长必须注意给他们创造一个适于睡眠的环境。
6、讲故事,父母们在孩子睡前给孩子讲故事,是一种有效的催眠方法,尽量不要让孩子玩电脑看电视等等,这样会刺激孩子的大脑让他更兴奋从而导致失眠。
7、如果孩子发生失眠须尽量失眠处理在急性阶段。避免形成习惯性失眠。由心理因素造成的失眠,除了要尽快消除不良因素,还应给予孩子足够解释、保证等心理支持,帮助孩子改善情绪。采用一些有助睡眠的方法,如用热水洗脸、泡脚等,做一些睡觉的准备,给孩子讲轻松愉快的故事或听轻松的音乐,在医生指导下做一些暗示、松弛疗法等,设法使孩子在睡前半小时内安静下来,放松心情,会有助于孩子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