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详细解说了什么是小儿流脑以及小儿流脑如何治疗。小儿流脑是冬春季经常发生的传染病,它的全称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或其他致病细菌引起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流脑的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病原菌主要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等,由飞沫传入健康人呼吸道引起感染。儿童和成人都可能患病,尤其是儿童更多见。
图片来源于华盖
什么是小儿流脑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在2003年全国上半年按规定报告的27种法定管理传染病中占重要地位,死亡数、病死率均占第6位,仅次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流脑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冬春季发病率高,一般从每年1月份开始发病,三四月份是高峰期。据统计,每年的2到4月,“流脑”的发病率占全年的60%左右,其特点是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多、传播快、流行广,来势凶猛,病死率高,危害性大。该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起病急骤凶险,若不及时抢救,常于24小时内危及生命。流脑病菌存在于鼻咽腔分泌物中,通过咳嗽、打喷嚏等飞沫传播,免疫力弱,病菌就可能进入血液循环,在血液中繁殖形成败血症,进一步随血流侵犯脑组织和脊髓外的被膜,引发脑脊髓膜炎。这种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流脑病毒普遍易感,在各年龄组人群中均可发生。流脑一般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患者主要是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特别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容易感染,因为幼儿自身抵抗力差,容易患病;大年龄段儿童中,如果是机体免疫功能有缺陷(或比较低下),家长也应当警惕。近年来,临床上也发现有成年人患此病,而成人的病死率高。
发热、头痛、呕吐是流脑三大主要症状。婴儿症状表现不典型,往往伴有高热、拒食、烦躁、哭闹不安等;暴发型流脑病人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严重后果。
人对流脑普遍易感,但小儿患病比较多见,患病后可获得巩固的免疫力,以后很少再感染患病。
图片来源于华盖
小儿流脑的临床表现
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由于流脑临床类型较多,有些病人最初可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不容易引起重视,因此,在该病流行期间,如果发现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头痛、咽喉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1、普通型——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但不很明显,突然发热头痛、呕吐(常呈喷射状吐)、嗜睡或惊厥,乳幼儿常表现烦躁嗜睡交替出现,双目凝视,尖声哭叫,拒奶、易惊等。多数病人在起病数小时内皮肤黏膜出现瘀点或瘀斑,呈暗红色或紫红色大小不等,分布不匀。
2、休克型——在流行季节突然发热,头痛、面色发灰、四肢发凉、皮肤发花,皮肤上有大量瘀点常常融合成片,脉细弱,重者血压下降,神志不清。
3、脑膜脑炎型——高热,剧烈头痛,烦躁不安,明显嗜睡,重者抽搐、昏迷。
图片来源于华盖
小儿流脑如何治疗
早期、全程、足量的使用抗菌素是治疗流脑的关键。
一般疗法:静脉输液,补充电解质,纠正酸中毒。
抗菌疗法:青霉素做静脉持续滴注,疗程5~7日;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氯霉素,口服、肌注或静点,疗程5~7日,也可用复方新诺明。
暴发型的治疗:除抗生素治疗外,应积极抗休克,消除脑水肿,防止脑疝,防止呼吸衰竭。
流脑的治愈率达到95%以上,一般死亡病例多为暴发型,短期内死于严重休克或脑疝,普通型病儿早期采用适应药物能够彻底治疗,并发症和后遗症很少见。不典型病例或诊断不及时,又延误了正确治疗的,易发生后遗症,因此小儿患流脑后,一定要彻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