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每天为了让宝宝多吃点东西用尽法宝,生怕吃少了就营养不良了。小儿营养不良的原因家长们或多或少都知道。那么,什么是小儿营养不良呢?事实上,虽然宝宝营养不良的现象已经少见了,但仍有部分儿童存在这样的问题。不是吃的好了宝宝营养就全面了,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下吧。
▼什么是小儿营养不良
一、小儿营养不良
小儿营养不良,医学上是指由于摄食不足或食物不能充分吸收利用,以致能量缺乏,不能维持正常代谢,迫使肌体消耗,表现为体重减轻或不增,生长发育停滞。
营养不良即是热量和/或蛋白质不足而致的慢性营养缺乏症,又称蛋白能量不足性营养不良,一般多见于3岁以下的幼儿。
事实上,小儿营养不良的情况现在已部多见,发病率显着下降。现在的营养不良多为婴儿期喂养方法不当或疾病因素所造成的,而且程度一般都比较轻。
二、分级
小儿营养不良按轻重可分三度:Ⅰ度为轻型,Ⅱ,Ⅲ度为重型。
三、症状
小儿营养不良的一般症状变现为,发育迟缓,身材矮小,皮肤毛发无光泽,黏膜苍白,体重不增加甚至减少。临床上还将营养不良病人分为消瘦型和水肿型。
消瘦型:皮肤松弛,皮下脂肪减少,变薄无弹性,头发枯黄,大便频而量少有粘液。智能及动作均有不同程度迟缓,体温低于正常,脉搏慢,血压偏低。
水肿型:轻者仅有皮下水肿,重者可有生殖器、上肢、腹部及颜部凹陷性水肿(压之有凹陷),少数可有胸腹腔积水,少数人还可出现皮肤紫瘢。以体重突然增加为水肿的可靠标志。
另外,由于长期营养不良,还可以出现各种并发症,如佝偻病、各种感染、腹泻、中耳炎、肾盂肾炎等等。
▼小儿营养不良的诱因
一、长期喂养不当,热量不足
多表现为出生无母乳或母乳不足,未能合理选择主食,而以米汤、米糊等低蛋白低热量食品作为主食。
也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给孩子添加辅食不及时,到了8-9个月以菜汤拌稀饭。
二、骤然断奶
不能有计划有步骤为小儿断奶,而是突然断奶,从流汁直接到固体;或原一日六餐减到一日三餐,使小儿肠胃不能适应,民间俗称“奶痨”。
三、身体原因,以肠胃疾病为多
肠胃不好,长期腹泻,或者是有生理畸形,先天性畸形如唇裂、愕裂、幽门狭窄、贲门松弛,过敏性结肠炎,频繁呕吐等,影响食品的消化与吸收。
或是有其他的慢性消耗性疾病:肝炎、肾炎、肺结核、肺炎、肺脓疡、麻疹、百日咳、败血症。因长期发热,食欲不振,消耗增加而致营养不良。
呼吸道感染或腹泻、婴儿湿疹:由于这些因素而忌食高蛋白的食品,比如长期不吃鸡蛋、鱼、肉而只吃素食,使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因湿疹而断奶,改用米糊之类。
低体重儿、双胎、多胎或因难产及窒息等意外引起的体弱儿容易得营养不良。
四、有寄生虫
寄生虫会把孩子需要的营养夺走,造成营养不良。预防寄生虫最重要的是注意饮食卫生。平时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餐具要经常消毒,生吃的瓜果要洗净削皮等。
五、偏食和挑食
偏食和挑食会使孩子得不到丰富和均衡的营养,造成营养不良和发育迟缓。纠正的方法在于家长的正确引导。
六、不良生活习惯
不良的生活习惯,包括起居、进餐无规律、不定时,暴饮暴食等。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以身作则,以良好的生活习惯影响孩子,从平时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这会使孩子受益终生。
▼小儿营养不良的信号
宝宝营养不良除了体重不增加反而减少之外,还会有其他的一些信:
一、情绪变化
据美国儿科医生的调查资料显示,宝宝营养不良对情绪的影响很大。因此,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情绪不佳,有异常变化时,应怀疑是营养不良的原因。
比如,孩子变得郁郁寡欢,反映迟钝,表情麻木,多提示体内缺乏蛋白质与铁元素,应多给孩子安排一些水产品,肉类,奶制品,畜禽血,蛋黄等高铁、高蛋白食品。
如果孩子忧心忡忡,惊恐不安、失眠健忘,可能表明休内B族维生素不足,此时补充一些豆类、动物肝、核桃仁、土豆等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大有裨益。
如果孩子情绪多变,爱发脾气,这些甜食过多有关,可能是"嗜糖性精神烦躁症",除减少甜食外,多安排点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大有必要。
如果固执创任性,胆小怕事,则可能维生素A、B、C与钙元素不足,故动物肝、鱼、虾、奶类,果蔬等食物便成为必吃食品了。
二、行为反常
营养不良也可引起孩子行为反常,大体上可归纳为以下几种:不爱交往,行为孤僻,动作笨拙,多为机体内缺乏维生素C的结果。
例如,不爱交往、行为孤僻、动作笨拙,多为体内维生素C缺乏的结果。在食物中添加富含此类维生素的食物,如蕃茄、桔子、苹果、白菜与莴苣等为最佳食疗食物。这些食物所含丰富的酸类和维生素,可增强神经的信息传递功能,缓解或消除上述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