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是小儿时期(尤其是3岁以内的婴幼儿)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四季均会发生,以春冬两季为主。如果患上了小儿肺炎,孩子会感到很难受,出现发热、咳嗽、气促等症状,如果治疗不彻底,会严重危害孩子的健康。那么,关于小儿肺炎的常见认识误区,各位家长,你们了解么?下面就让育儿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小儿肺炎的常见认识误区
误区一:没发热=没得小儿肺炎
错。虽然发热是小儿肺炎的一个主要症状之一,但并不意味着没发热症状的宝宝就没得小儿肺炎。宝宝患肺炎体温可能会很高,但也可能不发烧,甚至体温低于正常。如冬春季的流行性肺炎、衣原体、支原体性肺炎可无发热或低热现象。并不是所有肺炎患儿都会发热,尤其是新生儿若患有肺炎,有可能会既没有咳嗽也没有体温升高的症状,父母千万不可忽视。
误区二:肺炎用药没起色,马上换药
错。宝宝得了小儿肺炎,当父母的肯定非常着急,吃药后没好转。爸妈们心里就会怀疑,是不是这种药没有效,应该换一种药。但其实有些治疗药物并不是立竿见影的,起效要有一定的时间。原则上,如果病情没有恶化,需配合医生坚持用药3天,再评价疗效,频繁换药不利于疾病控制。
误区三:肺炎用药有好转,马上停药
错。肺炎用药后不再发烧了,父母们就觉得宝宝已经好转,想要停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需用多长时间抗生素,应根据病情、病原、个体情况而定,一定要听从医生指导,如果父母擅自不规则用药,用用停停会造成耐药,从而导致迁延性或慢性肺炎。
误区四:未经医生允许,擅自用药
错。有些父母知道到药店买了一两种小儿肺炎用药,直接给宝宝吃,这容易导致由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真菌等病原体引起的病情加重。正确的做法是听从医生的分析,选择合适的药物。
误区五:把宝宝包裹成“粽子”,以免着凉
错。患儿的衣物被褥不要太厚,过热会使患儿烦躁,导致呼吸急促,加重呼吸困难。而且,妈妈还应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可减少空气中的致病细菌,阳光中的紫外线还有杀菌作用,因此应该勤开窗户通风。
▎小儿肺炎怎么办
1.中医治疗
中医讲究对症下药,对人下药。
(1)里热外寒
症状:孩子流鼻涕,鼻塞,不出汗,怕冷,咳嗽喘气严重,舌苔为白色,脉象表浅。
方法:治宜清热散寒、宣肺定喘,用麻杏甘石汤加味:麻黄3克、杏仁6克、甘草3克、前胡3克、生桑皮9克、生石膏9克、炙枇杷叶9克,水煎服。如喘急加地龙6克、葶苈子6克。
(2)温邪犯肺
症状:孩子发高烧,神志不清,鼻子干燥,不流鼻涕,咳嗽频繁,痰液少,舌苔呈薄黄色。
方法:治宜清热解毒、宣肺止咳,银翘散加味:甘草3克、杏仁6克、鱼腥草9克、大青叶12克、苇根9克、牛蒡子9克、竹叶9克、银花12克、蒲公英18克、羚羊粉0.5克(冲服),水煎服。咳重加桔梗6克、炙枇杷叶9克。口渴重者加花粉9克、元参9克。
(3)燥邪伤肺
症状:孩子口干舌燥,鼻子也干,只是咳嗽不吐痰液,或是痰液吐不出来,咽喉干痛,总是觉得口渴,舌头发红。
方法:治宜养阴清燥、润肺止咳,桑杏汤加减:甘草3克、沙参6克、杏仁6克、桔梗6克、川贝6克、全石斛9克、花粉6克、胖大海9克,梨皮为引。燥甚者加青果9克、麦冬9克。
(4)湿热郁肺
症状:孩子喉咙里痰液多,有浓重的痰声,鼻翼扇动,舌苔变厚且肥腻。
方法:治宜清肺开郁、涤痰祛浊,千金苇茎汤合贝母瓜蒌散加减:瓜蒌6克、杏仁6克、苇根9克、冬瓜子9克、生苡仁9克、生桑皮9克、浙贝9克、莱菔子9克、天竺黄3克。痰吐不爽者加半夏3克、竹茹6克。
2.西医治疗
药物治疗
(1)抗生素治疗:主要用于细菌性肺炎。首先选用青霉素治疗,若对青霉素过敏,或是使用青霉素后效果不好 ,则改用红霉素,林克霉素,头孢等药物。支原性肺炎多用红霉素治疗,疗程大约为2周。轻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直接口服抗生素。
(2)抗毒素治疗:利巴韦林,无环鸟苷等。
注意:使用药物之前要询问医生的意见,得到医生的许可后才可以安全服用。
对症治疗
(1)吸氧:发绀症状者吸氧使用。
(2)镇咳:口服或肌注非那根。
(3)化痰:雾化吸入糜蛋白酶。
3.治疗期间的护理
家长也要注意在孩子治疗期间的护理,孩子的饮食,衣物,环境等方面都要特别注意。家长要经常开窗通风,促进空气流动。在孩子的房间内尽量不抽烟,要让孩子尽量远离鸟笼或其他有毒、有害物体,如煤气,油烟,油漆,敌敌畏等。同时父母也要经常注意天气预报,注意气温的升降,及时给小朋友增减、穿脱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