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四川芦山抗震救灾正在有序进行。此时宅区人民对于食物与水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地震后灾区居民居住条件被破坏及食物被污染、易导致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等问题,因此建议采用以下防护措施。
防止食物中毒的措施
1、拿到食物后最好能“望闻问尝”:看看食物的色泽有没有异常,气味是否和平常不同,可疑时及时向食品加工人员或卫生防疫人员询问;吃的时候如有异味要马上停止食用。
2、野外尽量不生吃瓜果、蔬菜,如果要吃应认真清洗、消毒,并将腐烂、变质部分去除。
3、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餐饮具,饭前、便后要用清洁水洗手。
4、不要吃过期易变质食物。夏季,气温高,湿度大,一些食物容易变质,超过保质期就不能吃。
5、不要吃凉拌菜和吃剩饭、菜。灾区卫生条件差,凉菜特别是卤菜在制作过程中容易污染,最好不要吃,如果一定要吃,应注意凉菜的卫生,同时吃一些生大蒜。
6、不要吃发霉米面。生霉的米面含有毒物,人吃了有害。
7、不要吃病死和死因不明的禽畜及水产品。
8、自己制作的食物要注意“净、透、分、消、密、期”六个字:
(1)净:是指购入食物或原料要干净;
(2)透:是指蒸熟煮透;
(3)分:是指做到生熟分开,尤其是案板、刀具、器皿等直接接触食物的用具;
(4)消:是指做好烹饪用具的消毒;
(5)密:是指食物要密闭存放,减少由外界污染的机会;
(6)期:是指要看一下食物的制作日期和保质期,严防食用过期食品。
9、对援助灾区的部分食物如饼干、饮料、水果、罐头进行感官检查,防止食源性疾病发生。
10、饭后如果感觉身体不适,及时就医。
判断食物中毒的方法
1、胃肠道症状或其他食物中毒症状:如果吃完东西以后半小时到24小时感觉胃肠不舒服,甚至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烧等症状;或者出现头晕、心慌、嘴唇青紫等症状,与自己共同进餐的人也出现了相同症状。
2、有可疑的食物或原料:进食了可疑的食物,例如生食食物、食物不新鲜、有异味或腐烂、变质等;吃过自采的蘑菇、鲜黄花、未炒熟的扁豆、蓖麻籽油、加工不当的粗棉油、发芽的土豆、未腌透的咸菜,以及鱼胆、猪、牛、羊的甲状腺等;使用不是从正规渠道购进的盐,或误食了某种化学物质等。
如果发现食物中毒,必须马上向领导和卫生防疫人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