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路上有很多罗圈腿的人,罗圈腿不仅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尤其对爱美的人来说,更是一个致命的伤害。那么,您知道罗圈腿的判断标准是怎样的吗?带着问题,下面请跟随小编来了解了解吧!
罗圈腿的判断标准
▎罗圈腿的判断标准
在双足跟、双足掌并拢,放松双腿直立,如两膝存在距离,就说明是有膝内翻。
一般根据常态膝距和主动膝距两个指标,判断膝内翻的轻重程度。
所谓常态膝距,指的是直立时两足踝部靠拢、双腿和膝关节放松时,双膝关节内侧的距离。
主动膝距,指的是直立时两足踝部靠拢、腿部和膝关节向内用力并拢,双膝关节内侧的距离。
根据常态膝距和主动膝距的大小,"膝内翻"分为Ⅰ度、Ⅱ度、Ⅲ度和Ⅳ度。
常态膝距在3厘米以下,主动膝距为0的属Ⅰ度;
常态膝距在3厘米以下,主动膝距大于0的属Ⅱ度;
常态膝距在3-5厘米之间的为Ⅲ度;
常态膝距大于5厘米的属Ⅳ度。
罗圈腿的判断标准
▎罗圈腿形成的常见原因
1、发育性因素
在身体发育时期由于营养不良或肠道疾病等原因引起钙磷等营养元素缺乏,骨骼发育障碍、骨变形或关节软骨发育不良,而出现膝内翻的改变;
2、失衡性因素
由于长期的不良姿势或不正确的用力习惯引起支配关节的肌肉力学失衡,长期的肌肉力学失衡可以导致关节发生移位,而形成膝内翻。这种关节移位和大家都熟悉的关节错位是完全不同的,关节错位表现为对应的两个关节面发生相对位移而失去正常的对应关系,关节移位主要表现为关节的旋转和关节间隙的异常,在膝关节表现为两脚平行并拢站立时髌骨向内侧旋转,这是膝关节的整体旋转引起的,不是髌骨半脱位,只要关节得到矫正髌骨就会回到前方,在X线正位片上显示膝关节内外侧间隙不等宽,内侧间隙明显变窄;
3、外伤或其他疾病导致的罗圈腿
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是膝关节内外侧角度的稳定结构,可以随关节的改变做出适应性调整。在一般情况下,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不是形成罗圈腿的关键因素,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如外伤引起外侧副韧带损伤等破坏了膝关节的稳定也可以导致罗圈腿,这在运动员比较多见,治疗时一般需要手术修补损伤的韧带。
编后语:通过以上学习了“罗圈腿的判断标准”等相关内容后,大家对此是不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了呢!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育儿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我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