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宝宝从6个月大以后到6岁左右的年龄段里,是最容易患了感冒发烧的,这跟外界的环境有关,主要也跟宝宝的体质和饮食有关。
因为幼儿的体温调节系统发育不完善,除了因感冒引起的发烧以外,也会因暂时的积食、缺水,穿衣过多、过少或哭闹等都有可能造成发热,而高热会使宝宝头痛、身痛、乏力、食欲不好等等,为了减轻宝宝的这些不适症状,可给他进行降温退热。
一、物理降温
物理降温的方法降温速度较慢,但对宝宝的身体没有任何副作用,因此,可以说是一种相对较安全的降温方法:
方法1、用温水(手放在水中感觉不冷不热,温度大概在38—41度)蘸湿毛巾,拧得稍干后,擦脖子、胳膊、前胸、后背、大腿等部位,位于肘窝、腋窝、颈部的大血管部位多擦几下,以微红为适度。这样,水的蒸发可带走大量的热,起到降温的作用。
方法2、将冰袋或冷毛巾放在孩子脑门上,可降低脑部的耗氧量,起到降低体温,保护大脑的作用。
二、药物退热
用于退烧的药物有很多种,但专家建议,一般宝宝体温在38.5度时才适合服食退烧药物。
常用的退热药有泰诺、百服咛等。退热药物无论起的是什么名字,但大都离不开阿司匹林、咖啡因、非那西丁等成份。因此退热药基本都会有一些副作用,如刺激胃黏膜、破坏食欲、引发贫血、损害肝脏和肾脏,有的可能还会引起过敏反应,起皮疹等。所以,在使用退热药物时家长一定要慎重。如果连续服用了一天,体温仍不见下降,那么,就要及时送医就诊;另外,给宝宝服用药物一次性不可用量过大,要严格按照孩子的体重或年龄标准来服用。
感冒发烧可以说是小儿的“惯病”,每当看着宝宝感冒发烧时难受的样子,最着急的就是爸爸妈妈了,为此,我们为爸爸妈妈推荐两种有效的降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