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口吃问题严重影响其语言和表达能力的发展,很多妈妈都非常着急。除了生理上损害性的口吃外,其它类型口吃大多能够纠正。那么,关于幼儿口吃的矫正,下面就让育儿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幼儿口吃的矫正
幼儿口吃的矫正
1、从容不迫地说话,经常停顿,在你的孩子说话结束后,等上一些时间再开始说话。
你的放慢的轻松的说话方式,比任何批评或建议,诸如“慢点儿说”或“慢慢地再说一遍”都要更为有效。
2、减少你给孩子的问题。儿童在说出自已的想法时,更为自由,回答成人的问题时则非如此。不提出问题,而仅是对儿童所说的话加以评点,让他知道你听清了他的话。
3、用你的面部表情,以及其他身体语言,向你的孩子表明,你是在听他说话的内容,而非他说话的方式。
4、每天,在固定的钟点,用一些时间,给予你的孩子全部的注意。此时,让孩子自已选择他所想做的事。让他带你参加他的活动,让他自已选择是否说话。当你在这时候要说话时,要用慢慢的,平静的,轻松的,带有很多停顿的说话方式。
对你的年纪幼小的孩子而言,这段从容的安静的时光,可以树立他的信心,让他知道,他的父母喜欢和他在一起。当这孩子长大时,这个时间内,孩子可以与父母自在地讨论他的感受和经历。
5、让家庭所有成员学习如何轮流地说话和倾听。儿童,尤其是口吃的儿童,会发现当没有多少打断,且听众注意倾听时,会更加容易说话。
6、观察你和你的孩子互动的方式。要增强这样一种方式,在这种方式下,你让孩子明白,你在听他说话,而他有充分的时间说话。要减少批评,快速的说话方式,打断,和问题。
7、最重要的是,要让你的孩子明白,不管他怎样,你都接受他。最强有力的力量,是你对他的支持,不管他口吃与否。
幼儿口吃的病因
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发病原因,有可能是受遗传的影响、或受到某件事情的刺激、生活中感到焦虑、某些疾病导致神经功能出错,又或者是经常模仿口吃而改不过来。除了这些,还有些人觉得这和患者惯用右手有关;也有人从患者脑电图与常人有异的角度出发,认为与大脑某些结构的活动增强有关。
1.遗传因素
如有家族发病史,那么孩子的发病率为36-55%,因此有人认为该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另外,也有调查发现患者和亲属中,左撇子的比例较多,因此有人认为这与左右脑的优势侧相关。
2.躯体因素
有不少孩子在围产期、幼儿期受到过一些不良影响,比如:母亲在怀孕时出现过产前子痫症、躯体疾病或者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罹患过某种传染病,以致神经系统损伤,从而导致语言表达出现障碍。
幼儿口吃的矫正
3.精神因素
多数患儿受到过一些急性或者迁延性精神伤害,所以有不少专家认为这类因素才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4.其他因素
有些还没上过学的患儿,主要是因为其长期模仿所致。有医学研究根据调查推断,口吃可能与脑部的某些结构活动增强、发音肌配合得不好、基底节出现生化障碍等有关,但确切的因素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总之,患者会出现这种病症是受身、心等多重因素导致。
幼儿口吃的治疗
1.诊断
(1)先天利左口吃
天生就是左脑占优势,惯用左手,但被家长强制性改变,惯用手被逼改为右手。所以其大脑中与语言相关的中枢就有两个,一个是先天的,一个是后天的,这就致使其表达不流畅,出现此病症。曾有报道认为此种类型的比例最高。
(2)思维过速性口吃
思维敏捷,言语表达跟不上大脑思考的速度,在临床中,因这种原因导致的口吃患者是比较常见的。
(3)精神性口吃
在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遭到了精神打击,口头表达能力被抑制,出现失语症。同时可能伴随着说话时紧张、不愿意说话、孤僻或者情绪易被挑动、不稳定,行为上会表现出畏畏缩缩的样子等。
(4)方言性口吃
由于搬迁或者其他原因导致语言环境改变,使得还在语言学习阶段的孩子需要改变学习的方言类型,或者同时学习超过2门的方言。
(5)家族性口吃
家族中曾经有人患过此病,甚至不止一个,有研究者认为这和遗传因素的影响有关;也有研究者觉得此病确实是有遗传基础,但是主要还是因为外界因素诱导所致。后者的观点认为语言环境是主要因素,比如有些患儿的父母本身就患有此病,或者有些家长语速太快、含混不清,以致于孩子不能顺利模仿等。
2.检查
家长应该带着孩子去医院做深层次的检查,以排除精神疾病或者神经系统出现障碍的可能。
3.治疗
(1)减轻他们因为此疾病而出现的自卑情绪,尽量让其放松。可以引导他们放慢语速、平静地表达,慢慢掌握正常的说话节律。
(2)家长或老师在面对患儿时,应当控制好纠正的频率和次数,不要采取惩罚措施,也不要歧视他们。
(3)积极采取合适的矫正治疗方案,鼓励他们多参加团体性活动。
(4)情况严重的,可以内服少量的氟哌啶醇,一般是1-2次一日,每次0.5到2.0毫克,或者使用抗焦虑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