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得 尊重与体谅宝宝感受

时间:2016-09-18    作者:秩名

尊重与体谅宝宝感受

图片来源于华盖

  许多有育儿问题的父母会经常聊到类似以下的对话:

  宝宝:妈妈,菜不好吃!

  妈妈:怎么会不好吃呢,多好吃啊 。

  宝宝:(更大声)就是不好吃嘛。

  妈妈:好吃,大家都觉得好吃。

  宝宝:(大哭)不!不好吃!

  家长毫无意识不断否定及不相信孩子感受,而是要依赖成人感受。到了某一天,宝宝反逆心理委屈时说:“不喜欢妈妈!我一点不喜欢妈妈!”想必每个父母听到都会多么的伤心。但这不是孩子错。而是孩子对于不公不被理解的宣泄。亦是父母长期的错误的教育积淀下来才导致的局面。

  孩子生活的世界里,也需要被接纳被理解,感觉舒畅时,他的行为就会得当。如果家长总是否定孩子的感受,孩子感觉自己不能被成人理解,他就很有可能大发脾气,用激烈的方式发泄他们内心的感受。如果妈妈听到宝宝说菜不好吃,不是那么直接地否定宝宝的感觉,而是以这样的方式来回答宝宝,效果就会好多了::“哦,你觉得今天的菜不太好吃,是吗?不过你还是在好好吃,还吃了不少,真是好孩子。妈妈尝尝是不是真不好吃,下次妈妈改善,好不。”而是以这样的方式与孩子交流,效果就会显著。这样的对话显示出了对彼此不同感受的尊重。毕竟我们是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感受,而感觉无所谓谁对谁错,我们都感受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因此,父母切勿剥夺孩子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这个世界的认知。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孩子犯错或做错事情的时候,家长应接纳他,给孩子以体谅。比如孩子倒水倒不好,会打翻,或者动作很慢,这时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充分地体谅孩子。如果我们不体谅孩子,一看孩子作得不好,不如意,我们就上手替代,孩子就会觉得自己不行,渐渐失去信心。 因此蒙特梭利说,我们成人一定要抱着“谦卑”的态度去对待儿童。这个“谦卑”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成人要试图去了解孩子。不了解孩子的需要,不了解孩子的能力就是对儿童的态度不谦卑。而如何去了解孩子呢?通过活动,给孩子游戏、活动的机会,抱着我不了解孩子的诚恳态度去观察孩子。在活动中,发现孩子的需求和能力,这样成人对孩子的独立性发展,社会交往发展等都有了清楚的认识。相反,成人不谦卑的态度则是固守成见,自以为对孩子的情况都懂,“我早知道孩子是这样”,“果不出我所料”,“我早就有先见之明”这样就把孩子活动的兴趣、独立发展的意愿打击没了。孩子每一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明天的能力和今天的能力就不一样,所以我们要抱着谦卑的态度去认识孩子,了解孩子。

尊重与体谅宝宝感受

图片来源于华盖

  处理孩子的消极情绪,父母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a.哦”、“嗯”、“我明白”等词来肯定孩子的感受,而不要过多地提问、指责或立即给出建议,使孩子错过自己思考、判断、处理问题的能力。避免问:“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b.给孩子的感受一个定义(而非否认他的情感)。说出孩子的感受是父母与孩子交流的桥梁,能帮助孩子理顺他们的内心活动。

  c.通过幻想来满足孩子的愿望。当孩子很想要一种东西或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我们倾向于用逻辑去解释为什么现在不行等等。而事实恰好是我们越解释,孩子越不合作或越耍赖。 当然,并不是说孩子的任何感受都可给以认同和接受。如果孩子以过激行为来表达感受,那就必须给予制止。

  d.做最好的倾听者,用全部的注意力倾听孩子的述说,以一种同情但超然不受孩子情绪控制的心态倾听。最好是让孩子述说完后,能让孩子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来。

  e.当孩子很想要一种东西或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我们倾向于用逻辑去解释为什么现在不行等等。而事实恰好是我们越解释,孩子越不合作或越耍赖。

  当然,孩子的任何感受都不是可给以认同和接受。如果孩子以过激行为来表达感受,那就必须给予制止。如:“我知道你对弟弟很生气,但请用声音告诉他,不喜欢你这样行为,而不是用打骂!”一位知名教育家说得好:“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执政者手里,不如说掌握在父母手里”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

    内容导航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