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法则培养 有独立意识的宝宝(2)

时间:2016-09-01    作者:BOBO

  法则三:做孩子的好榜样。

  父母在遇到经济上的问题时,不能够伸手向自己的老父母要钱。夫妻自己吵架,不能够赌气,离家出走。父母也不能够什么也不带的去孩子的爷爷奶奶家里又吃又拿。这些行为对于孩子独立意识的培养都是极其不利的。倘若父母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都是靠自己去解决的话,孩子就会自然而然的学习到怎么解决困难。

六个法则培养 有独立意识的宝宝

图片来源于华盖

  法则四:学会承认错误,承担自己的责任。

  当孩子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而弄丢了玩具,又或者因为自己的动作不协调而跌倒在地上,父母都会说是自己不好,又或者是地板太滑之类的借口,向孩子道歉。大多数父母都认为这样做,孩子就不会哭闹,彼此间的情感也会更好。其实,这样极易形成亲子间既依赖又对立的一种关系。孩子由于年龄小是非观念还不是很够,父母为了安抚孩子,而降低自己的水平,这样只会让孩子不懂得尊重父母,所有的错误都是父母或者外物,错误都不在自己身上。从而形成依赖父母、不尊重父母、遇事找借口的不良习惯。

  法则五:让孩子自己走路。

  走路的过程中,遇到较远的路程,可以让孩子在途中多休息几次。遇到孩子喊累,就将孩子抱起来或者坐车回家,只会使孩子的依赖心理增加。父母要做的是,让孩子休息,等体力恢复的时候,再继续走。这样孩子就不会一遇到困难就找父母的帮助。

  法则六:忍受必要的疼痛。

  孩子在走路的过程中,要是跌倒了,父母肯定会赶忙扶起孩子,并问道:“宝宝,是不是很痛?”这样孩子就会想也不想的说道:“好痛哦,妈妈。”父母在生活中容易说出一些诱发孩子依赖心理的话语,虽然这只是父母的一种心态,但是父母都希望能够管教好孩子,不希望孩子过分的依赖自己。父母应该尝试这一的说辞,用“不痛吧”取代“痛吧”。那么孩子就会自然的回答:“不痛”。在这个时候,父母可以及时的鼓励孩子说:“宝宝,真勇敢。”这一有利于孩子独立意识的形成。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