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疗护理及原因

时间:2016-06-22    作者:小鑫

  新生儿颅内出血主要因缺氧或产伤引起,早产儿发病率较高,是新生儿早期的重要疾病,预后较差。颅内出血的症状体征与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有关。此症属于脑组织器质性损伤,是会引致新生婴儿夭折的严重疾病,诱因多数为产伤和缺氧。为了减少降低发生几率,孕妇要积极做好检查预防工作。那么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原因有哪些?确诊后又要怎么治疗护理?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疗护理

图片来源于华盖

●什么是新生儿颅内出血

  此症属于脑组织器质性损伤,是会引致新生婴儿夭折的严重疾病,诱因多数为产伤和缺氧。室管膜下脑室内、硬膜下、蛛网膜下腔、脑实质和小脑等处,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出血部位。不仅病情严重,这种病症的发生率也不低,死亡率较高。有幸存活的患儿也部分患有癫痫、脑瘫或智能缺陷等神经系统的后遗症。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原因

  1、缺氧,以早产儿多见。缺氧可引起室管膜下出血,还可引起宝宝脑实质点状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2、产伤。以足月新生儿多见、因胎头太大、盆骨太小、产程比较急或比较长等。以上情况都可使胎儿头部受挤压而导致大脑出血。大脑表面静脉撕裂常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

  3、其他。高渗液体快速输入体内,血压波动范围很大,操作时对宝宝头部按压过重等都可引起颅内出血。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疗护理

图片来源于华盖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疗护理

  1.加强护理

  保持安静,避免孩子哭闹导致病情加重。姿势宜平躺或右卧,头肩稍稍垫高,约15——30度即可。若患儿有呕吐的症状,则应保持平躺。注意保暖,体温稳定在35.5~36.5℃为佳。出生时就有明显症状者,应当推迟哺乳,发生呕吐则适宜插胃管喂食。呼吸保持顺畅,并控制好输液量。

  2.抗惊厥

  及时使用有助于止血。可以采用一种药物加量治疗,也可以混合使用两种不同的药物。用药过程中需要实时监测药物血浓度,当孩子不再惊厥并平稳下来后就可以停药了。常用的药物有:

  (1)苯巴比妥:采用肌内或静脉注射,随着抽搐症状的好转,服用剂量一般会逐渐减少。

  (2)地西泮:对治疗患儿持续抽搐有很好疗效。采用静脉注射,特点是可重复利用,如有需要一天能用3-4次。

  3.降低颅内压

  (1)肾上腺皮质激素:颅内高压者使用有缓解脑水肿的功效。常用药为德沙美松,一般在2天内使用,2天后随病情减量或停用。

  (2)20%甘露醇:适用于晚期发生了脑疝、瞳孔不等、呼吸不规则和双吸气症状的患者。可采用静脉推注或快速静脉输注。

  (3)控制输液量:做好控制,随电解质、体重等各项指标调整用量。

  4.控制出血

  (2)维生素K:采用肌内注射,一天一次,持续3天。或使用止血敏、卡巴克络和立止血等药物。

  (3)输新鲜血浆或全血:每日输血量有限制,一般10~20mg/kg一天。

  (4)维生素C:让血管变得通透,能帮助止血。

  5.维持正常脑灌注

  大量脑室内出血时,无需太过积极地治疗,不然会加重病情。收缩压低于6.67kPa时,采用静滴,起初小量滴注,后逐渐增加剂量。

  6.脑代谢激活剂

  (1)尼可林:50毫升的5%~10%葡萄糖液中混入100~125mg尼可林,一天一次。出生第二天后使用,十天到一周为1疗程,症状好转后可停用。

  (2)脑蛋白水解物:稀释后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一天一次,10~14天一疗程,可用2~3疗程。

  (3)吡拉西坦:恢复期适用此药,持续三个月。

  (4)其他:细胞色素C、ATP、辅酶A等。

  7.脑硬膜穿刺和外科治疗

  是否需要此项治疗措施要考虑这样几个方面:出血源点的大小、有无脑疝、颅内压变化等临床表现等。当患儿硬膜下出血同时中线移位,或病情恶化且有颞叶钩回疝时,都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出血部位在硬膜下但没有明显表现的孩子不应进行手术,需仔细观察。

  8.高压氧治疗

  遵医嘱进高压氧舱治疗,一天一次。可接连治疗五至十次,病情好转和脑水肿消失后可停止。

  9.预防出血后脑积水

  (1)腰椎穿刺放脑脊液:连续进行以抽出血性脑脊液,待症状平稳后,1至2天一次。

  (2)纤溶药物。尝试用来预防出血后脑积水,但效果仍待考证。

  (3)脑室穿刺引流:此方法施用7天后停止,若头围仍然加大,再尝试采用脑积水分流术。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