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理过程分娩 准妈妈需了解

时间:2016-09-06    作者:qpxadmin

  最原始的分娩都是在产妇家中进行的,那时,产妇处于心理放松、受到家庭关怀的环境中。后来,为了减少妇女分娩时的出血、难产危险和母婴感染,逐渐有了从事助产的妇女,建立了产科,乃至实行住院分娩。这些进步极大地降低了母婴死亡率。有报道表明,日本自从有了专门助产士队伍后,产妇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是,这些做法也有缺点,主要是将产妇与家人分开,使产妇感到孤立,造成她们的心理压力和对分娩的恐惧。此外,也不利于母乳喂养,并增加了婴儿室内的感染机会。

自然生理过程分娩
图片来源于华盖

  有专家认为,产科学在这个发展阶段上,已经把生理的分娩过程变成了病理过程,把接生过程变成了临床医疗干预的过程,并引入非自然的手段,如剖宫产、会阴侧切及产前、产时、产后无指征的药物治疗,最后发展到使产妇在进产房后就采取固定体位;对多数经阴道产的产妇施行会阴侧切;给每位产妇输液并常规使用胎心监测仪。与此同时,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像这样的机械医学服务模式,对产科医生也是损失,医生只注重剖宫术和手术处理,势必忽略对阴道产接生技术的掌握,接生技术越来越萎缩。医生也不会正确判断、及时处理阴道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会把难产因素转为顺产因素。

  那我们要如何让分娩重新成为自然生理过程呢?

  要想使产科学从以“治病”为主的机械医学模式中走出,实现以人为本的产科全方位服务,就要做到以下几种方法:

自然生理过程分娩
图片来源于华盖

  ①产前教育:向产妇介绍分娩过程,教会她们在分娩中如何放松(包括用身体或心理的方法);如何主动参与。

  ②由导乐(希腊文doula,分娩的陪伴者)和产妇的丈夫陪伴分娩全程,以满足产妇的心理需求。

  产妇的精神放松后,可使产程加快、难产率降低、产后出血率降低,减少胎儿宫内缺氧和新生儿窒息。70年代,美国就有医生做过一些临床试验,发现有和没有导乐助产,效果是不一样的。

  ③由产妇自己选择分娩体位。以前在第一、二产程中,产妇都采取仰卧位,子宫压在大血管上对胎儿不利。现在允许待产室中的产妇在宫缩间期下地走动,分娩时可选择蹲位或坐位、半卧位。相应地,在设备方面也有所改进,如较为宽大的产床;供产妇在待产室中走动使用的步行车(类似婴儿学步车的装置)。

  ④鼓励待产妇进食,不常规输液。

  ⑤只有在需要时或有适应证时,才进行连续的胎儿监护仪监测。

  ⑥产时尽量保持产妇的会阴完整,不做无适应证的侧切,因为侧切增加产妇痛苦和感染机会。

    内容导航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