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就是我们俗称的“坐月子”,是产后女子身体各方面恢复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女性,由于经过分娩,身体各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需要一段时间来调理,更需要家人的细心护理,特别是饮食的护理,那么,关于产褥期的饮食护理,下面就让育儿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产褥期的饮食护理
产褥期每天大约需要热量2700-2800千卡,蛋白质100克,此妊娠前的饮食量增加约30%左右为好。饮食要考虑营养的均衡。
主食要比妊娠晚期增加些,副食应多食一些瘦肉、鱼、蛋、牛奶和新鲜蔬菜。哺乳期应多一些半流食如鸡汤、鱼汤、排骨汤等,少食多餐。
此外有下列情况者,在饮食方面要有所控制或倾斜。
1、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后遗症,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要控制盐的摄入。
2、有贫血症状者,要多摄取蛋白质和富含铁剂如黑木耳、海带、紫菜、猪肝等食物。
3、有便秘者应多吃食纤维多的蔬菜和水果,早晨可喝点淡盐水或蜂蜜水也有效。
4、为防止过胖,要控制含糖高的食物摄入。
5、嗜好品如香烟、酒继续像妊娠期那样控制,香辛调料和咖啡等,最好不要过量。
▎产褥期护理与保健
1.环境适宜
产妇需要静养,因此环境要安静、通风、空气新鲜、温度湿度适宜。杜绝吸烟环境,患有感冒等疾病的亲朋暂时不宜探望产妇和婴儿。室内温度和湿度都要适宜,夏季要清凉,冬天要保暖。同时,也要适当做一些锻炼,让自己睡得更好。衣服要勤换洗,建议穿长袖,保护好关节部位,避免湿邪入侵。产褥期易出汗,要勤洗头洗澡,注意私密处清洁,防止阴道感染发炎。此外,在如厕后需用卫生纸从前往后小心擦拭,避免肛门细菌感染外阴。
2.注意情绪变化
产妇一般需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的情绪波动:妊娠期的紧迫感、生产时的激动、产后的放松、喂养宝宝时的担忧、坐月子期间的各种不舒服,这些情绪方面的波动会造成产妇无法控制自我。尤其是女性刚生产完的3-5天里,有部分人因无法排解情绪,容易出现轻度抑郁。在这个时候,家人要给予产妇精神关怀和情绪安抚,一旦有抑郁严重的情况需要及时就诊。
3.科学搭配饮食
女性生产时需要消耗很多的力气,分娩过后各脏器需要恢复,这些都需要摄取营养进行恢复。在新生儿出生后1小时,新妈妈为了恢复体力可以适当吃些流食或者半流食。产后初期,要摄取含丰富蛋白质、热量、维生素等食物,多喝汤类,促进乳汁分泌。不宜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兴奋类食物,一定要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等均衡搭配。
4.警惕产后尿潴留
产妇在分娩之后需要防范尿潴留,特别是产后4小时要能正常排尿。如果发现不能正常排尿可以在下腹按摩膀胱、刺激膀胱收缩,这样可以诱导排尿。必要时可以用导尿管辅助,但是要注意避免感染。产后5天内,尿量会明显变多。产后如若便秘,可以多吃点纤维类的果蔬,必要时借助开塞露等的帮助。
5.观察子宫和恶露
在这个阶段,女性不仅要关注子宫的恢复,还要留意恶露的排出。如果出现数量多、颜色红、持续时间长的情况,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子宫收缩剂。如果气味难闻且腹部疼痛,可能是感染了,需要用抗生素。注意,产后应每天在同一时间观察二者变化。
6.正确的母乳喂养
(1)频率:要在生产后半个钟头内给宝宝喂养母乳,同时要按照宝宝的需求来喂养。出生后24小时之内,1—3小时一次。出生2—7天的,每天8—12次。
(2)时间:刚开始喂养3—5分钟就行,新生儿吃不了太多。随着月龄增长,延长到15—20分钟。哺乳期一般是10—12个月,如果乳汁不足,可以服用配方奶。
(3)喂养方式:第一次喂乳要洗净乳头及周围,此外以后每次喂养都要用温水擦净。喂奶时要让宝宝的嘴唇完全接触乳头,方便他来吮吸,宝宝在吸空一侧乳房后再换到另外一边。喂乳结束,顺着宝宝的背部小心拍打,以此来把他胃中的空气慢慢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