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传播疾病也称围产期传播,指的是孩子在子宫内或通过产道时感染和母体一样的疾病。母婴传播疾病由母体传至胎儿,也称垂直传播。那么,关于母婴传播疾病的危害,你清楚么?下面就让育儿小编来具体介绍一下吧。
▎母婴传播疾病的危害
母婴传播是艾滋病传播主要途径之一,接下来以艾滋病为例介绍母婴传播疾病的危害。
1.艾滋病危害
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疾病,免疫系统遭到病毒感染后,身体多种功能被抑制。一旦感染,很可能再次被各种细菌感染,危及生命。而且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患者也成为传染源,成为危险隐患。
据统计,艾滋病毒感染者怀孕分娩,出生的孩子中有三分之一都是病毒携带者,此外,还有80%的婴儿通过母乳喂养被感染。截止目前,已经有三百万儿童因此失去生命,一百万儿童成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2.艾滋病通过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
(1)经胎盘感染:艾滋病病毒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2)经产道感染:准妈妈阴道感染艾滋病毒,分娩时可能将病毒传播给婴儿;
(3)经母乳喂养感染:婴儿吮吸母乳可能感染病毒。
3.感染艾滋病毒症状
(1)学龄前儿童更易被感染。
(2)新生儿体重低于2.5kg。
(3)伴有发育障碍、肝脾肿大、慢性间质性肺炎、湿疹样皮疹和中耳炎反复发作等疾病。50%的患者经常拉肚子,淋巴结弥散性肿大;30%患者血小板减少。
▎母婴传播疾病的阻断
母体的病毒在产前进入胎儿的方式有三种,胎盘,产道和母乳。所以,母婴传播疾病的阻断也是通过这三个途径进行控制。
1.若孕妇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孕早期时需考虑是否继续妊娠。遵循自愿原则,若决定留下孩子应尽快到妇幼保健院或者其他承担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任务的医院进行病毒阻断处理,在医生的帮助下,服用阻断药物、进行生产以及产后实行人工喂养等。
2.乙肝病毒携带者自怀孕第7个月起,每月需注射一支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若准妈妈在怀孕后期才发现感染乙肝病毒,需立即注射一支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
建议乙肝妈妈选择剖腹产,待孩子出生后,立即对新生儿采取联合免疫治疗,避免疾病传播。孩子在出生后24小时、2个月、6个月需注射乙肝疫苗。
3.针对母婴传播疾病的阻断,主要的原则就是早发现,早处理,尽可能地准确诊断出来,尽可能地快速处理,经过处理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要保持观察,保证疾病能从根本上治愈。检查和治疗的范围须包括传染源和性接触者,开始治疗前以及整个治疗期间都应该禁止性行为;婴儿出生后仍要复查,判断是否感染。
▎如何预防母婴传播疾病
母婴传播疾病治愈率低,例如艾滋病等,对于孩子健康不利,因此做好母婴传播疾病的预防工作十分重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孕前预防。在男女双方结婚之前,应该进行艾滋病抗体化验,结婚之后双方也应该保持对彼此的忠诚,遵守性道德。
2.做好避孕。不建议感染艾滋病毒者怀孕。
3.理性选择是否生产。出于健康考虑,不建议艾滋病患者妊娠生产,原因有以下几点:
(1)艾滋病毒携带者不能母乳喂养婴儿,否则会增大婴儿患病几率;
(2)怀孕分娩整个过程,对于艾滋病毒携带者自身健康影响很大;
(3)若处理不当,孩子感染艾滋病毒的可能性很大,等于把疾病和痛苦带给了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