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发热该如何处理 采用物理降温简单有效

时间:2016-06-25    作者:小鑫

  发热是指宝宝体温的异常升高,妈妈的手不是体温计,不能准确测量宝宝的体温;而宝宝的正常 腋下体温应为36℃~37℃,只有超过37。4℃才可以认为是发热。但是,宝宝的体温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也会升高或者降低,这点父母应小心注意。爸爸妈妈们如果发现宝宝发热该如何处理呢,下面教给大家一些方法。

新生儿发热该如何处理

图片来源于华盖

●新生儿发热的原因

  1.非感染性发热 在新生儿室内非感染引起的发热很常见。

  (1)环境温度过高或衣着过多:体温中枢调节失调,在热环境中,尤其在夏天室内环境温度接近30℃时,体温升高,生后2~3天因母乳不足,摄入水分较少,环境温度较高,可发生脱水热,冬季衣被捂盖过多,可引起捂热综合征而发生过高热。

  (2)散热障碍:由于广泛性鱼鳞病,广泛性皮炎,无汗腺症或包盖太严过厚所致的散热障碍等,新生儿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可长期发热。

  (3)疾病影响:如白血病,血管内栓塞,烧伤,骨折,血肿,腹腔或胸腔内血液的吸收等,另外如患儿出现核黄疸(黄疸过重引起的脑病),颅内出血(产伤)后遗症均可引起发热。

  (4)生物制剂或药物反应:如血清,菌苗,异体蛋白或某些药物(如磺胺类,巴比妥类等)过敏。

  2.感染性发热 新生儿发热更多的原因是新生儿感染,如产前感染,羊膜早破,不洁的阴道检查等,多于产后1~2天即出现发热,产后感染多发生在生后1周左右,常见肺炎,败血症,脐炎,脓疱疹或脓肿。

●新生儿发热症状有什么表现

  1.环境温度高

  新生儿在热环境下首先是皮肤血管扩张,以后开始出汗,汗珠先出现在前额,两侧鬓角,以后在胸部和大腿内侧,若不注意补充水分可致脱水,引起高钠血症,高胆红素血症,如环境温度增高过快,可使新生儿每分通气量减低或致呼吸暂停,呼吸衰竭,严重高热可导致死亡,存活者可致脑损伤。

  2.新生儿脱水热

  生后2~3天体温升高,烦躁,哭闹,周身皮肤潮红和尿少,经适当降低环境温度或松开被包,多补充水分后,体温便可降至正常。

  3.感染

  各种感染使体温升高,除发热外,伴有感染中毒症状,如反应低下,吃奶减少,哭声低弱,面色发灰等等,如为肺炎引起,有气急,发绀,呛奶和口吐泡沫等;如为脐部感染,可发现脐炎等体征,随原发感染疾病不同,有相应症状和体征改变,神经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败血症等等。

新生儿发热该如何处理

图片来源于华盖

●新生儿发热该如何处理

  新生儿发热时,不要随便使用退热药,以免产生各种毒性反应。给新生儿退热既安全有效而又很方便的方法就是物理降温。

  1、多通风,注意散热。保持室内温度在21℃~23℃。

  2、让患儿卧床休息,多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可益于疾病的恢复。敞开包被或脱去过多的衣服,衣着宽大,忌用棉被包裹。

  3、给患儿频频喂温开水或维C果汁,一晚250毫升。

  4、用冰袋敷额头。

  5、高烧你可以用酒精檫宝宝关节处、洗个温水澡,将患儿置于比体温低4℃~6℃的温水中浸浴5~10分钟,然后用大毛巾将全身擦干并轻轻按摩皮肤至发红为止;还可用32℃~34℃的温水,以大人手腕内侧皮肤不烫为宜,给患儿洗澡,重点擦洗前额、颈部、腋窝、腹股沟及四肢,整个擦浴时间10~15分钟,直至患儿体温降到38℃便可等,这种物理降温法效果很好。

  6、补充水分,脱水热时,应喂5%或10%的糖水,必要时可静脉补液。

  7、慎用退热药,各种退热药如阿司匹林、非那西丁等在新生儿期易产生毒性作用,或药物剂量稍大,引起虚脱,在新生儿期应慎用。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