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宝宝由于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吮吸能力和胃容量均有限。因此,家长们要根据宝宝的体重情况给予适当的喂养来保证营养。那么如何辨别早产宝宝的营养状况?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如何辨别早产宝宝的营养状况
如何辨别早产宝宝的营养状况
对早产儿营养状况的评估是复杂的过程,即要衡量其纵向生长速率又有与同年龄段群体的比较,即包括生长发育状况又要监测其骨骼和营养生化指标.
1. 生长评价指标:基本指标包括体重、身长和头围.由于目前尚无我国早产儿的生长标准,因此在早产儿2岁以内,应将其月(年)龄经过校正后(自足月即胎龄40周起计算),再与足月儿的生长标准进行比较来确定其实际生长水平.建议选择2005年九省市中国儿童生长标准,采用百分位法.
产儿在住院期间的生长参照正常胎儿在宫内的生长速率,平均体重增长15 g/(kg·d),身长增长1 cm/周,头围增长0.5~1 cm/周.出院后由于早产儿的追赶性生长常表现在1岁以内,尤其前半年,因此校正月龄6个月以内理想的体重增长水平应在同月龄标准的第25~50百分位以上,身长增长紧随其后,而头围的增长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尤为重要.
早产宝宝在住院期间应每日测体重,每周测身长和头围.出院后6月龄以内每月1次,6~12月龄每2个月1次,1~2岁每3个月1次.
2.生化评价指标:常用的营养学指标包括非蛋白氮、碱性磷酸酶、钙、磷和前白蛋白等.
早产儿在住院期间每2周1次,如出院时生化异常,则出院后1个月复查.当出现生长迟缓或准备转换为纯母乳或标准配方奶喂养时需要重新复查进行辨别.
早产儿营养管理的目标应满足以下目的:
①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
②促进各组织器官的成熟;
③预防营养缺乏和过剩;
④保证神经系统的发育;
⑤有利于远期健康.
如何辨别早产宝宝的营养状况
早产宝宝喂养量
早产儿的吸吮能力和胃容量均有限,摄入量的足够与否,不像足月新生儿表现那么明显,因此必须根据宝宝的体重情况给予适当的喂养量。母乳喂养的早产宝宝应该经常称一称体重,观察早产儿体重的增加情况,是判断喂养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
由于早产儿口舌肌肉力量弱,消化能力差,胃容量小,而每日所需能量又比较多,因此可采用少量多餐的喂养方法。 摄入量随早产儿出生体重及成熟程度而定,可参考早产儿摄入量计算公式。
早产儿喂养量计算公式:
出生10天内早产儿每日哺乳量(ml)=(婴儿出生实足天数+10)×体重(克/100) 10天后每日哺乳量(ml)=20%~25%体重(克) 以上摄入量为最大摄入量,如早产儿不能吃完,可将剩余部分由静脉补充,以保证蛋白质、热卡和水分的供给。
早产儿喂奶间隔时间:
可根据奶方和体重安排,一般体重1000克以下者,每小时喂一次; 1001~1500克者,每1.5小时喂一次; 1501~2000克,每2小时喂一次; 2001~2500克,每3小时一次,或具体情况分别对待。
以上就是小编给的大家介绍的关于如何辨别早产宝宝的营养状况,相信家长对这个问题也有答案了,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关注我们的网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