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脑疫苗有哪些作用 妈妈得知晓

时间:2017-05-06    作者:小鑫

  乙脑疫苗有哪些作用,我们都知道,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一种急性的传染病,一旦患上这种病,就会出现很多不适的症状。那么,乙脑疫苗有哪些作用呢?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吧。

乙脑疫苗有哪些作用

  乙脑疫苗有哪些作用

  乙脑疫苗有哪些作用:

  乙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有效措施。流行性乙型脑炎又称日本乙型脑炎,简称乙脑。乙脑疫苗并不属于计划免疫范畴,而属于群众自愿自费注射。

  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夏秋季流行经蚊子传播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其临床表现为:潜伏期为5-15天,症状以高烧、惊厥、昏迷为主要特征,病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起病急,主要表现:全身不适、头痛、发烧、常伴有寒战,体温38℃-39℃,严重者高达39℃-40℃。

  几天后中枢神经感染加重,出现意识障碍,如神志恍惚、昏睡和昏迷、惊厥或抽搐,颈项强直,受影响肢体出现麻痹,有的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恢复期:如治疗不及时病死率高达约10%-20%左右。部分病人(约30%左右)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痴呆、半身不遂、精神失常、记忆力和智力减退等。

乙脑疫苗有哪些作用

  乙脑疫苗有哪些作用

  乙脑疫苗有哪些不良反应:

  1、全身反应

  首先表现为发烧。轻度为37-37。5度,中度为37。6-38。5度,39度以上为重度发热。除此之外,部分宝宝可伴有头痛,头晕,全身无力,寒颤,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以上反应一般多在24小时之内消退,很少持续3天以上,如果重度发烧可服用退烧药,一般体温恢复到正常后,其他症状也就消退,如果高烧不退或有其他异常,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2、局部反应

  一般在预防接种后24小时左右出现,接种部位可出现红,肿,热痛等现象。反应比较重的可引起附近的淋巴结,淋巴管发炎。注射部位肿大的硬结范围又分为轻,中,重。轻的直径小于2。5CM,中的在2。5-5CM。超过5CM为严重反映,这时反应可持续数小时。如果局部红肿较重,可以热敷(卡介苗接种后红肿严禁热敷)。早晚各一次,每次5分钟左右。并要勤换内衣,避免破溃后感染,如局部感染可涂紫药水。

  上述内容就是关于乙脑疫苗有哪些作用的介绍,生活经验是我们不断累积而来的,如果你缺乏生活常识就收藏我们网站吧!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