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可能引起哪些疾病 很多危险的疾病

时间:2017-06-03    作者:小鑫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很罕见的病情,这种病是由于低出生体重以及吸高浓度氧气有密切关系。这种病可以通过冷凝治疗以及激光治疗的方法医治,接下来,就让我们讲解一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可能引起哪些疾病。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可能引起哪些疾病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可能引起哪些疾病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原称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RLF),1942年由Terry首先报道,当时发现早产患儿晶状体后有白色纤维组织而命名。研究表明,本病与早产、低出生体重以及吸高浓度氧气有密切关系,是由于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尚未发育完全,产生视网膜新生血管及纤维组织增生所致。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是严重ROP的晚期瘢痕改变,1984年世界眼科学会正式将该病定名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症状体征:

  随着ROP治疗技术的进步,早期得到治疗的患儿预后大为改善,合理地尽早进行眼底检查,成为诊断及治疗该病的关键。依据本病的发展过程,临床上将其分为急性活动期、退行期和瘢痕期。

  1.急性活动期 根据ROP的国际分类法(ICROP),本病活动期分期有3个基本概念:按区域定位,按时钟钟点记录病变范围,按疾病轻重分为Ⅰ~Ⅴ期。

  (1)分区:将视网膜分为3区,Ⅰ区:以视盘为中心,以视盘到黄斑中心凹距离的2倍为半径的圆内区域,ROP发生在该区者最严重。Ⅱ区:以视盘为中心,以视盘至鼻侧锯齿缘距离为半径,Ⅰ区以外的圆内区域。Ⅲ区:Ⅱ区以外的颞侧半月形区域,是ROP最高发的区域。

  (2)分期:分5期,Ⅰ期:视网膜后极部有血管区与周边无血管区之间出现一条白色平坦的细分界线。Ⅱ期:白色分界线进一步变宽且增高,形成高于视网膜表面的嵴形隆起。Ⅲ期:嵴形隆起愈加显著,并呈粉红色,说明新生血管不仅长入嵴内且发展到嵴上。此期伴纤维增生,并进入玻璃体。Ⅳ期:部分视网膜脱离,又分为A与B 2级。ⅣA为周边视网膜脱离未累及黄斑,ⅣB为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视网膜脱离多属牵引性,但亦有渗出性。Ⅴ期:视网膜全脱离,常呈漏斗型,可分为宽漏斗、窄漏斗、前宽后窄、前窄后宽4种。此期有广泛结缔组织增生和机化膜形成,导致RLF。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可能引起哪些疾病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可能引起哪些疾病

  用药治疗:

  ROP并非都无休止地从Ⅰ期进展到Ⅴ期,多数病变发展到某一阶段即自行消退而不再发展,仅约10%病例发生视网膜全脱离。因此,对Ⅰ、Ⅱ期病变只需观察而不用治疗,但如病变发展到阈值期则需立即进行治疗。所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阈值ROP是治疗本病的原则。目前国际上仍以手术治疗为主,近年针对其可能的发病机制亦发展了一些内科治疗。

  1.手术治疗:

  (1)冷凝治疗:对阈值ROP进行视网膜周边无血管区的连续冷凝治疗,可使50%病例免于发展到黄斑部皱襞、后极部视网膜脱离、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等严重影响视力的后果。冷凝治疗通常在局麻下进行,亦可在全麻下操作,全麻可能发生心动过缓、呼吸暂停、发绀等。冷凝的并发症有球结膜水肿、出血、撕裂、玻璃体积血、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网膜出血等。目前,ROP冷凝治疗的短期疗效已得到肯定,但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确定。

  (2)激光光凝治疗:近年,随着间接检眼镜输出激光装置的问世,光凝治疗早用ROP取得良好效果。与冷凝治疗相比,光凝对Ⅰ区ROP疗效更好,对Ⅱ区病变疗效相似,且操作更精确,可减少玻璃体积血、术后球结膜水肿和眼内炎症。目前认为对阈值ROP首选光凝治疗。国外多主张用二极管激光治疗,二极管激光属红光或红外光,穿透性强,不易被屈光间质吸收,并发症少。也有作者尝试用经巩膜的810nm激光代替冷冻方法,并发症明显减少。

  上述内容就是关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可能引起哪些疾病的说法,生活经验是我们不断累积而来的,如果你缺乏生活常识就收藏我们网站吧!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