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厥,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抽搐、抽风,是由于新生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引起脑细胞发生不正常放电的一种疾病。在所有新生儿疾病当中,惊厥是比较常见且发生时病情较为凶险的疾病之一。那么,预防新生儿惊厥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让育儿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图片来源于华盖
引起新生儿惊厥的原因
1.脑部疾病:缺氧缺血性脑病,约占惊厥病因的百分之六十至七十,常见于新生儿出生后一天内;缺氧性、产伤性颅内出血,常见于出生后两到三天内;脑梗赛,常见于出生后四天以内,大多数情况为大脑中的动脉梗塞。
2.感染引起:诱发感染的疾病有很多种,其中属于中枢神经感染的化脓性脑膜炎和中枢神经系统以外感染的败血症这两种感染是最常见的。倘若是在母体中感染,惊厥常见于新生儿出生后的三天内;倘若新生儿是在出生后才感染,常见于出生后的七天内。新生儿由于高热感染引起的惊厥最为少见。
3.代谢异常
(1)低血糖所致,常发生于新生儿出生三天内。
(2)低血钙所致,原因有很多,可能由母体患有糖尿病或缺乏VD引起,也可能由与新生儿体重过低导致。低血镁所致,可能是单独发生,但往往伴随低血钙一起发生。
(3)血钠数量异常所致,血钠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引起婴儿惊厥。
(4)先天性代谢紊乱,是由遗传造成的。
(5)VB6依赖症,也是由一种遗传性疾病引起。患有VB6依赖症的新生儿,需要比健康宝宝多五到十倍的VB6。
4.药物:产妇在孕期及生产时使用止痛药或麻醉药一类的药物,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部分药物的过量使用或中毒,可致使宝宝在出生后六小时内发生惊厥。一般情况下,在产后1—2天会恢复正常。
5.先天性中枢性神经系统畸形:脑积水、脑发育不全、小头畸形等等。
6.家族性良性惊厥: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发生于新生儿出生后的三天以内,虽然发作较频繁,但是大多数情况较为良好,百分之八十七会在几周或几个月后自行痊愈,还有小部分患儿会发展成癫痫。
7.其他原因:比如红细胞增多症、色素失禁症等,这些都有可能导致新生儿惊厥。
图片来源于华盖
新生儿惊厥的类型
1.微小发作
最轻程度的发作,也最为常见。没有身体呈大字型伸直或短暂性痉挛的现象,发作时的抽搐并不明显,只是微小的抽动;头部的表现较为明显,无法喘气或喘气不顺,眼睛斜视,眼角和嘴角抽动,眼球颤动或扩大;偶尔还可能伴有不正常的哭笑,或者抽风的同时,四肢会做出骑车、游泳等动作。
2.多灶性阵挛性惊厥
发病时,阵挛性抽动会在四肢上转移,从上肢快速转移到下肢,或从左侧的肢体迅速移到右侧的肢体等等,并不会遵循某种规律。
3.局灶性阵挛性惊厥
身体呈对称性,这种惊厥发作时,会从身体一侧的某个部位开始发作,然后延伸到同一侧的其他部位。一般情况下发作时神志仍清醒,此时可以检测到脑部中央沟邻近的一侧,发生局限性高幅度尖波,而且也许会延伸到同一侧脑半球的附近区域或者是另一侧。如果局灶性阵挛性惊厥发作程度轻微,可能无法清楚辨认,比如手指脚趾的轻微抖动,双腿呈蹬腿动作等。
4.强直性惊厥
这种惊厥大多数发生在早产儿身上,发作时的症状为:全身僵直,无弯曲,同时伴有呼吸暂时停止、双眼上翻斜视。
5.肌阵挛性惊厥
这种情况并不常见,往往表示可能伴有弥漫性脑损伤。有两种症状:一种是四肢同时发生急促牵拉运动,另一种是上肢或下肢进行急促牵拉运动。
图片来源于华盖
预防新生儿惊厥的方法
惊厥会在一定程度上危害宝宝的健康,因此为孩子的健康着想,父母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预防疾病发生。
1.增强宝宝身体素质
若是宝宝身体素质较差,那么抵抗力弱易生病,所以要让宝宝多活动,增强宝宝体质,降低发生感染性疾病的几率。
2.改善居住环境
注意加强对宝宝的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通风换气,提高孩子的机体适应能力,能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3.加强营养
宝宝除了需要补充足够的奶类食物,待4——6个月后还要摄入适量的辅食,比如富含钙元素、维生素B1、各种矿物质等食物。谨记定点喂养,不要让宝宝感到饥饿后才喂食,此举可降低宝宝因血钙过低和血糖过低而导致惊厥的几率。
4.合理用药
婴幼儿用药要谨慎,如有需要一定要谨遵医嘱服药,防止发生用药过度和药物中毒。
5.加强看护
宝宝还不能自行避开危险,父母要时刻注意他们的情况,防止新生儿因摔倒损伤而感染,更要防止新生儿的头部损伤,避免头部受到拍打或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