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让糖尿病 缠上小胖墩

时间:2016-08-03    作者:qpxadmin

勿让糖尿病 缠上小胖墩

图片来源于华盖

  在我国,目前每10个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个是青少年,其中增长最快的是Ⅱ型糖尿病。以此推算,我国也有近千万的儿童青少年患有糖尿病。面对着校园里擦身而过的 “小胖墩儿”,这个 “六一”我们替他们喊出自己的心声:宠我,别把我喂成 “小胖墩儿”。

  “脱亚入欧”饮食易造成“小胖墩儿”

  10岁的洋洋(化名)是典型的“独二代”,父母收入丰厚却无暇照顾孩子,从小就把他丢给爷爷奶奶照顾。老两口对这个宝贝孙子百般疼爱,顿顿大鱼大肉,冰箱里永远有喝不完的可乐、吃不完的零食;而忙碌的父母表达爱意的方式,就是闲暇时带他去麦当劳、肯德基“打牙祭”。在这样的“宠爱”之下,孩子明显比身边的同龄孩子大上好几圈。在一次体检中,丁丁被查出Ⅱ型糖尿病,伴随而来的还有高血糖、高血脂。

  在专家看来,现代人饮食习惯逐渐“脱亚入欧”,高蛋白、高脂肪的肉、乳制品不仅容易造成体型肥胖,许多慢性病如高血脂、高血压等也跟着“与食俱进”。同时,平常久坐不动,出门打的、进门电梯等情况比比皆是,导致运动严重缺乏。一边是卡路里上升,一边是运动量下降,再加上作息不规律,生活压力大,不知不觉中诱发糖尿病。

  宝宝糖尿病的表现与成人大不相同

  糖尿病如发生于成年人,常有多食、多饮、多尿症状,其远期并发症是微血管病变所致的眼、心、肾和神经系统损害。婴儿患糖尿病时,多饮、多尿难以被发现,宝宝因夜尿多会突然出现遗尿,由于遗尿症在幼儿年龄阶段相当普遍,所以也可能被家长忽视。宝宝遗尿症专科门诊对尿床的宝宝必作尿液常规检查,为的就是筛除隐藏在“遗尿症”中的宝宝糖尿病。

  宝宝糖尿病起病急,一般在3个月内可被确诊。宝宝糖尿病的致命危险是酮症酸中毒,而不是微血管病变所致的远期并发症。宝宝年龄越小,酮症酸中毒的发生率越高。酮症酸中毒常表现为多尿、呕吐、腹痛、严重脱水、神情呆滞甚至发生昏迷。

  宝宝糖尿病的治疗与成年人不同

  糖尿病分1型(原称胰岛素依赖型)和2型(原称非胰岛素依赖型),婴幼儿时期就发病的糖尿病绝大多数是1型,而成人在中老年阶段发病者绝大多数是2型。若宝宝被诊断为糖尿病,必须住院治疗。在住院期间,医生会为孩子拟好食谱,并用胰岛素治疗。年龄越小,饮食控制越难,只能多次检测血糖,并调整胰岛素的用量。宝宝出院后,家长应参照住院时的食谱安排饮食,并每天注射胰岛素。

勿让糖尿病 缠上小胖墩

图片来源于华盖

  宝宝糖尿病治疗三大注意

  注意1 心理治疗很重要

  宝宝糖尿病是伴随终生的疾病,治疗的目的是防止发生酮症酸中毒和远期并发症,并使宝宝能健康成长。宝宝被诊断为糖尿病后,既要进行饮食控制,又要经常验血,每天定时注射胰岛素,父母固然烦恼,宝宝还会多方面抗拒。父母应充分爱护、关心宝宝,尽力帮助宝宝克服可能产生的自卑、悲观等种种心理问题,鼓励他增强信心,与疾病作斗争。

  注意2 生活照顾不马虎

  糖尿病宝宝的免疫功能较差,容易发生各种感染性疾病,较常见的有呼吸道、泌尿道及皮肤发生急慢性感染,一旦发生了这些疾病,必须及早积极治疗,因为其治疗效果较正常孩子要差,反过来又可使糖尿病的病情加重,临床上不乏宝宝得了感冒而使糖尿病病情加重的例子。

  爱心提示:妈妈要教育孩子特别注意口腔卫生和皮肤卫生,谨防发生外伤;如皮肤出现毛囊炎、小疖子,必须“小病大看”,绝对马虎不得。

  注意3 运动治疗不可少

  运动是健康宝宝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生活内容,对糖尿病宝宝更有着重要意义。

  * 运动可使热量平衡并能控制体重

  * 运动能促进心血管功能。

  * 运动使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高,从而增强葡萄糖的利用,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爱心提示:

  选择运动强度不大的“有氧运动”为宜,可考虑选择孩子感兴趣的项目。运动的时间要根据不同的年龄而定,有人主张患糖尿病的学龄儿童每天应参加不少于1小时的适当运动,年龄较小的宝宝运动时间可酌情减少。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