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提高免疫力 八个关键点

时间:2016-08-02    作者:小鑫

  家长们都不舍得让自己的孩子吃苦,每当孩子生病了,家长们总是操碎了心,但是家长们都没有反思,为什么孩子会经常生病?这主要还是自身的免疫力不够而导致的,那么小儿提高免疫力又有什么样的好方法呢?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家长们都很关注的,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所以宝宝的免疫力也是不能忽视的,下面介绍下小儿提高免疫力的8个关键点。

忌只吃细粮,不吃粗粮

图片来源于华盖

♦忌只吃细粮,不吃粗粮

  要想宝宝的免疫力更加的好不是说不停的要去吃一些细粮来补充营养的,而是要讲究营养均衡,那才是最重要的。而且,如果我们的蛋白质摄取不足,免疫力就会降低。大家或许都觉得细粮里面的蛋白质应该会很容易被宝宝吸收,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粗粮的营养细粮是没有的。

  温馨提示:宝宝1岁之后,吃固体食物是最合适的选择。

♦允许宝宝生小病

  天气一冷,妈妈怕宝宝着凉,就不让宝宝出门。这么一来,宝宝的呼吸道长期得不到外界空气的刺激,得不到锻炼,更容易感染疾病。不得病的宝宝永远没有免疫力。对于一些小病,妈妈只需要认真对待,密切观察,不必惊慌。很多研究证实,宝宝经常患一些小病,有助于免疫力的提高,对预防严重的疾病很有好处。

  温馨提示:别轻易认为身体常生病的宝宝就是抵抗力差。很多常生病的宝宝会在4岁后患病次数逐渐减少,所以并不见得是抵抗力差。想宝宝少生病,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日常户外运动和身体锻炼,逐渐提高宝宝的体质和免疫机能,增强自身抗击病毒细菌感染的能力。

过于干净

图片来源于华盖

♦过于干净

  免疫系统能对传染病原形成免疫记忆,万一再次遇上,可以很快将其消灭。如果你家太干净,宝宝没有机会通过感染产生抗体,抵抗力反而会减弱,并可能导致过敏和自体免疫失调。给宝宝创造的环境不是不让他接触细菌,而是要控制接触细菌的浓度。平时要保持的是空气清洁,而不是无菌。宝宝少量地、经常地接触细菌,对增强免疫力非常有利。

  温馨提示:平时只要使用一般的肥皂和水就能达到清洁目的,不需要用消毒剂消毒,也不要每天都使用。

♦重视室内活动,忽略户外活动

  如果担心天气变化、外面空气污浊、温度下降、易造成宝宝生病,所以就门窗紧闭,这样做是完全不对的。从病菌、灰尘种类或总量来说,屋里一定比外面少,但从某一种细菌或病毒的浓度来说,屋里比外面多。病毒和细菌达到一定浓度才能致病,而密闭的环境有利于细菌和病毒的繁殖,通风的房间细菌浓度明显降低。每天带宝宝到户外接受一些自然光照,有利于免疫系统正常工作。尤其是新生儿,每天的日晒可以有效防止佝偻病和尿布疹的发生。

  温馨提示:定时打开门窗换气,保证宝宝的房间空气流通。每天至少换气两次,时间选择在上午9~11点和下午3~5点空气污染低的时段,每次不少于45分钟。

别动不动就用抗生素

图片来源于华盖

♦别动不动就用抗生素

  其实抗生素不是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要使用的,而且病毒和病毒的疾病是有一个区分的,因为抗生素对于病毒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而且在生病的时候,就算是确定了为细菌性疾病,我们也要根据细菌的种类来选择相应的抗生素,这样才会有好的疗效。而且第一次使用的计量尽量不宜多。这样当下次再遇到同样的“敌人”时,已经训练过的免疫细胞便会产生出有针对性的免疫力,从而保护身体安全。滥用抗生素会增加耐药性,也会引发其他疾病。

♦睡眠重玩耍

  宝宝一天天长大,有了自己的想法,玩耍成了生活的主导。为了宝宝不哭闹,为了减少自己看护的疲劳,大多数妈妈就依着宝宝想玩就玩,结果导致宝宝睡眠不足。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可以使身体迅速恢复,尤其在宝宝疲劳和疾病前后,休息和放松更不容忽视。

  温馨提示:每天应保证新生儿睡16~20小时,6~12个月的婴儿每天睡14~15小时。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