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儿童或多或少都会有恐惧心理。但有心理专家指出,如果在儿童身上经常表现出怕黑、怕鬼、不敢独处等恐惧现象,家长一定要有足够的重视。如果儿童恐惧经常发生,会影响孩子的生理及心理健康,严重可导致精神疾病。下面我们来看看儿童恐惧心理的表现具体有哪些?父母要如何看待儿童恐惧心理?
图片来源于华盖
♦儿童恐惧心理的表现
可以从不同的分类方式来研究儿童的恐惧心理:
1.从恐惧行为主体看:有个体行为(少数儿童怕狗)和群体行为(如大多数儿童都怕黑暗环境)的区别。
2.从恐惧行为客体上看:有对自然现象(如影子),社会事物(如陌生人),动物等的恐惧。
3.从恐惧的具体表现上看:儿童恐惧可以有很多表现方式。如表情惊恐,惊声尖叫,逃避退缩,痛苦绝望等。由于交感神经的高度活跃,儿童往往会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加快,并伴随散瞳等特征。严重惊恐者,面部神色恐怖且毫无血色,全身松软无力。更有甚者,会出现便溺不能自主等严重现象。
图片来源于华盖
♦如何看待儿童恐惧心理
儿童出现恐惧心理实属正常,家长也没有必要大惊小怪,而是要用科学的观点认真对待:
1.科学引导,切忌嘲笑或责备
例如,儿童可能会害怕所谓的“鬼神”。这时候,父母要予以他科学的引导,从小给予唯物主义的教育,告诉他世界上本无鬼神之说,以此来解除他的恐惧心理。而不是一味的嘲弄或辱骂他是个懦夫,“胆小鬼”,“没出息”等。
2.不要让儿童隐瞒自己的恐惧
不论小朋友害怕什么,父母都要坦然面对,并告诉他这很正常。同时要在平时多和他进行沟通,经常普及一些常识,帮助小朋友消灭恐惧感。当小朋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自然就能淡定下来。当然对于一些预知的困扰父母可以提前帮助其做好相应准备,勇敢面对。
图片来源于华盖
3.分析恐惧原因,采取应对措施
家长们要判断儿童的恐惧与他的年龄相符与否。要了解儿童情绪的变化,分析到底是因为什么让他感到恐惧不已。只有明白了原因,才能积极采取措施。
4.让儿童学会自信与自强
父母要积极引导孩子,让他们相信凭借自己的能力是可以克服生活中遇到的种种挑战的。帮助他们形成相信和依靠自己的良好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