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天气逐渐变得干燥,易出现皮肤干燥和体液丢失等症候,由于小儿皮肤娇嫩,呼吸频率高,肾脏对尿液的浓缩功能差,所以通过皮肤、肺和肾脏丢失的水分会更多,如果再加上饮水和饮食调理不当,小儿在秋季出现秋燥的情况更常见。那么,如何预防宝宝秋燥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如何预防宝宝秋燥
1、加强锻炼,但同时也要注意活动量不能太大;
2、随天气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双手、面部也要经常擦点护肤品,干燥的居室内可以洒点水,以保持空气湿润
3、尽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一些有润燥作用的食物;
4、如果孩子感到口干舌燥,专家建议父母,可给他们适量含喉片,并多吃绿色蔬菜、水果;
5、有便秘、肛裂等症状的宝宝,父母可给他们多吃些菠菜、芹菜、竹笋等多纤维食物以及猪、羊的大肠、黑芝麻、蜂蜜等;饭菜的烹调过程要注意尽量清淡少油,尽量不用味精,现在有许多现代化的烹饪器具可以在不添加过量油和味精的前提下将食物烹制得鲜美,父母们也可以酌情选择,比如苏泊尔鲜呼吸电压力锅。
6、尽量少吃或不吃辛辣食物。
防治宝宝秋燥的食物
梨:梨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热解毒,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炖煮,对儿童肺热咳嗽、麻疹等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若与荸荠、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
柑橘:柑橘性凉味甘酸,有生津止咳、润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适用于身体虚弱、热病后津液不足口渴等症,榨汁或蜜煎,治疗儿童肺热咳嗽尤佳。
柿子:柿子有润肺止咳、清热生津、化痰软坚之功效。鲜柿生食,对肺结核咳嗽虚热、咳嗽痰多、虚劳咯血等症有良效。红软熟柿,可治疗热病烦渴、宝宝口干唇烂、心中烦热、热痢等症。
石榴:石榴性温味甘酸,有生津液、止烦渴作用。凡津液不足、口燥咽干、烦渴可作食疗佳品。石榴捣汁或煎汤饮,能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杀虫止痢,可治疗小儿疳积、久泻久痢等。
葡萄:葡萄营养丰富,酸甜可口,具有补肝肾、益气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生食能滋阴除烦,捣汁加熟蜜浓煎收膏,开水冲服,治疗烦热口渴尤佳。经常食用,对神经衰弱和过度疲劳均有补益。葡萄制干后,铁和糖的含量相对增加,是儿童、妇女和体弱贫血者的滋补佳品。
大枣:大枣能养胃和脾、益气生津,有润心肺、补五脏、疗肠癖、治虚损等功效。中医常用其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是一味用途广泛的滋补良药。
荸荠:荸荠煮熟可作水果食用,具有清热生津、化湿祛痰、凉血解毒等功效,可治疗热病伤津、口燥咽干、肺热咳嗽、痰浓黄稠等症,与莲藕榨汁共饮效果更佳。但需要注意的是,食用新鲜果蔬一定要适量,过食或暴食都会影响身体健康。
宝宝秋燥该如何应对
一、多喝水
妈妈可以规定宝宝一天喝多少水,并定时喂宝宝或提醒宝宝自己喝水。秋季,宝宝一般每天需要5~8杯水。除了喝水,水分足的水果,比如梨、苹果、西瓜等瓜果也是不错的选择,父母可以把水果榨成汁给宝宝喝。
二、寒凉蔬果
一些食物对"秋燥"有很好的预防效果,特别要多吃一些寒凉多汁的蔬菜水果,如黄瓜、西红柿、冬瓜、百合、白萝卜、胡萝卜及梨、苹果、葡萄、荸荠、甘蔗、柑橘、香蕉、柿子、菠萝、罗汉果、大枣等,不但有利于维生素的补充,还能够增加水分的摄入。
三、防燥粥
1、梨粥:梨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功效,粳米健脾益气,两者煮成粥,具有益气健脾、滋阴润燥的作用,预防秋燥。
做法:梨2~3个,洗净后去核切碎加粳米100克,加水煮粥。
2、百合银耳粥:百合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银耳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粳米益气健脾,三款材料煮为粥,具有润阴润燥、补肺养心、健脾生津的作用,适用于在干燥的秋季食用。
做法:鲜百合50克,银耳10克,粳米100克。将百合洗净切碎,银耳用温水发开后,洗净切碎,与粳米同煮为粥。
3、银耳羹:银耳羹能有效预防鼻子出血等上火症状。
做法:把银耳泡开洗净后加水熬成琼脂状,然后放进冰糖,待冰糖溶化后就可给宝宝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