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腹泻,年幼的孩子最容易得的一种疾病,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一组典型候症或症状,发病人群大多是低于2岁的婴幼儿,发病期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一旦发生腹泻,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将会造成巨大的影响,所以,及时治疗很有必要,那么,关于儿童腹泻的治疗,下面就让育儿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儿童腹泻的治疗
1、急性腹泻的治疗
(1)饮食疗法:母乳喂养的孩子应继续哺乳,暂停辅食;人工喂养的孩子可喂以等量米汤或其他代乳品,由米汤、粥、面条等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有严重呕吐者可暂时禁食4—6小时(不禁水),待好转后继续喂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①口服补液:轻度脱水口服液量约50—80ml/kg,中度脱水约80—100ml/kg,于8—12小时内将累积损失量补足。
②静脉补液:适用于中度以上脱水、吐泻严重或腹胀的患儿。
(3)药物治疗
①控制感染:
水样便腹泻患者(约占70%)多为病毒及非侵袭性细菌所致,可选用微生态制剂和黏膜保护剂进行治疗。
黏液、脓血便患者(约占30%)多为侵袭性细菌感染,应根据临床特点,针对病原经验性选用抗菌药物,再根据大便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整。
②微生态疗法:微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抑制病原菌定植和侵袭,控制腹泻。
③肠黏膜保护剂:能吸附病原体和毒素,维持肠细胞的吸收和分泌功能,如蒙脱石粉。
2、迁延性和慢性腹泻治疗
(1)积极寻找引起病程迁延的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切忌滥用抗生素,避免顽固的肠道菌群失调。
(2)预防和治疗脱水,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3)营养治疗:此类患儿多有营养障碍,继续喂养对促进疾病恢复、肠黏膜损伤的修复是有益的。
(4)药物治疗:
①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如锌、铁、烟酸、维生素A、C和B族维生素等,有助于肠黏膜的修复。
②应用微生态调节剂和肠黏膜保护剂。
儿童为何会腹泻
导致儿童腹泻的因素包含多种,主要可分为体质因素、感染因素以及消化功能紊乱三个方面。
1.体质因素
(1)儿童消化系统没有完全发育,无法大量分泌胃酸和消化酶,加之分泌的消化酶活性不高,食物的质量一旦发生较大变化,消化系统无法进行有效调节,便容易出现功能紊乱的情况。
(2)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血清大肠杆菌抗体、轮状病毒抗体含量等均较低,无法有效防御感染因素。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率最高的时期是10月份到下一年的2月份,干冷的季节是轮状病毒的高发季节,由于婴幼儿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发育均不完全,特别容易感染病毒。气候的急剧变化同理,让婴幼儿的相应功能不能及时调节,进而引发腹泻。
(3)儿童细胞间质液占据较大比例,水分代谢富有活力,调节功能相对迟缓,因而容易出现体液紊乱的情况。
2.感染性因素
(1)细菌、病毒、真虫等有害物质进入肠道内,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进而引发的感染,容易引起儿童腹泻。
(2)儿童腹泻也有可能是炎症引发的病症。炎症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没有做好婴幼儿相应组织器官的护理,导致耳朵、咽喉、肺部等受到感染。这些炎症主要包括中耳炎、咽炎、肺炎等。
3.消化功能紊乱
(1)由于消化系统本来对碳水化合物的耐受力就不大,当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过多,会引起肠胃的不适,进而引发腹泻。
(2)“是药三分毒”,部分药物的副作用之一就是引发腹泻。
(3)对某种成分过敏的人,吃了包含这种成分的食物,也可能出现腹泻的情况。
(4)脏乱的居住环境、缺乏一定的户外活动以及生活作息不规律等,均可能引发儿童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