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家庭都会有一个小药箱,以防发生一些突发疾病。然而对于这种现象,医生们有话说:“目前,家长们对儿童用药有一些误区,导致加重病情、延误治疗等情况屡屡发生,希望家长们能够多了解一些儿童用药误区,避免错误用药。”那么,关于儿童用药误区,下面就让育儿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儿童用药误区
儿童用药误区
儿童用药误区一:预防性习惯用药
“把用药当习惯”这是最近几年家长常见的用药误区。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长,个别家长过于相信广告宣传和药品价格优惠的误导,盲目给孩子服用药物以作预防。实际上,迄今为止市场上还没有任何确切的可以提高免疫力的预防药物,盲目服用药物预防孩子的疾病对孩子的免疫系统也未必是一件好事。对于两岁以内的孩子来说,每一次生病对于孩子免疫能力的提高都是一个促进。
儿童用药误区二:擅自用抗生素
对儿童来说,过早或者过量的使用抗生素,当机体在受到病菌侵袭时就无效了,而且对婴幼儿肝肾及其他身体部位也会有所损伤。
儿童用药误区三:滥用退烧药
由于家长缺乏医药常识,儿童发烧时,便随意服用退烧药。实际上,当孩子发烧的温度不高时,用退烧药是不恰当的。谢教授说,适当的体温升高其实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小孩子肛门量表在38.5℃以下就没有必要退烧。
儿童用药误区四:乱用止泻药
宝宝经常腹泻?妈妈们遇到这种情况就很会很着急,想着给宝宝吃各种止泻药。但止泻药不能乱吃,儿童腹泻治疗应根据脱水、电解质紊乱程度适当给予液体疗法、饮食疗法及控制感染等措施。现阶段发生秋季腹泻的孩子很多,家长一定要带着孩子到医院确诊孩子的腹泻属于哪一种。
儿童用药误区五:使用成人药物
大人跟小孩的身体机能以及抵抗能力不同,吃的药也是有差别的。有些家长会给患儿吃一些成人用的抗生素药、感冒通之类,虽然剂量减半,但这也是不妥的。
儿童用药误区六:随意改变药物剂型
世界卫生组织对药物剂型、剂量是有规定的,如果家长常把成人用的胶囊内容物倒出来喂儿童,或把针剂改为口服液,给患儿服用,会改变药物原有的剂型,减弱了药物的作用,对宝宝健康也有不良影响。
家庭宝宝常用药需储备哪些
家庭常备药物一:一捻金胶囊
对症:用于宝宝停乳、停食,或腹胀、腹痛、大便秘结。
用法:1岁以下每次服用1粒,每日1-2次。1-3岁每次服用2粒,每日1-2次。4-6岁每次服用3粒,每日1-2次。
小编提示:也可以溶解于牛奶、果汁内给宝宝服用,味道更好。
儿童用药误区
家庭常备药物二:珠珀猴枣散
对症:用于宝宝发热、咳嗽并有痰鸣,或腹部胀气而不思饮食,或烦躁易惊,夜寐不安。
用法:100天内的宝宝每次服用1/3瓶,每日2-3次。1岁以下每次服用1/2瓶,每日2-3次。1-4岁每次服用1瓶,每日2-3次。5岁以上每次服用1瓶半至2瓶,每日2-3次。
小编提示:平时每周服1-2次,可保平安,这种药也可溶解于牛奶、果汁、稀饭内服用。
家庭常备药物三:醒脾养儿颗粒
对症:它具有醒脾开胃、养血安神的作用,用于宝宝厌食、贫血、慢性腹泻、遗尿、夜啼。
用法:1岁以下每次服用1袋,每天2次。1-2岁每次服用2袋,每天2次。6岁每次服用2袋,每天3次。7-14岁每次服用3-4袋,每天2次。
小编提示:温开水冲服,感冒、咳嗽、发烧的宝宝忌服。
家庭常备药物四: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对症:用于宝宝因积食引起咳嗽、喉痰鸣、腹胀如鼓、不思饮食、口中有酸臭气味。
用法:小于1岁每次服用5ml,每天3次。1-2岁每次服用10ml,每天3次。2-4岁每次服用 15ml,每天3次。大于5岁每次服用20ml, 每天3次。
家庭常备药物五:脾可欣婴儿健脾颗粒
对症:用于宝宝患上非感染性腹泻、体弱面白、大便次数增多、便稀并气味臭秽,含有不消化食物,或有时成蛋花汤样,伴有腹胀、睡眠不宁。
用法:1岁以下每次服用1g,每天3次。1-3岁每次服用4g,每天2次。4-7岁每次服用8g,每天2次。
家庭常备药物六:小儿化食丸
对症:用于宝宝贪食受凉后,引起肚腹胀满、恶心呕吐、烦躁口喝,舌苔黄厚、大便干燥。
用法:1岁以下每次服用1丸,每天2次。大于1岁每次服用2丸,每天2次。
小编提示:最好要用开水溶化后服用。
家庭常备药物七:儿康宁糖浆
对症:用于宝宝身体瘦弱、消化不良,并伴食欲不佳。
用法:每次服用10ml,每天3次。
家庭常备药物八:四磨汤口服液
对症:用于宝宝因积食引起腹胀呕吐、啼哭不安、厌食纳差、大便秘结。
用法:新生儿每次服用3-5ml,每天3次,疗程2天。
当然,爸妈们不能完全依赖这些药物,家里备的药只能用在宝宝病情较轻时,一旦病情变化或加重,一定要及时到医院看医生,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