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子心里健康问题很多爸爸妈妈都会忽视,直接关系孩子的成绩以及学习情况,这样做会影响着宝宝的心理健康,那么什么是儿童心理健康呢?一起往下看文章,你会知道答案。
什么是儿童心理健康
什么是儿童心理健康
儿童心理教育是指对儿童进行的一系列可以提高其心理教育水平的教育方法。
心理是指人的内心世界的活动,如智力、情绪、意志和性格方面的活动,也可称精神活动。儿童处于迅速生长发育阶段,除了体格方面不断增长外,心理发展也很快,性格也逐步形成,但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归纳为两大类:遗传与环境、教育。
儿童心理教育最佳教育时期
儿童教育效率最高的年龄段如下:
出生后6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和喂干食物的关键年龄,进干食物正个月后,就能伸手抓东西,过了这个关键年龄,婴儿就可能拒绝咀嚼从口中吐出食物。出生后9个月至1岁是分辨多少、大小的开始。
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个关键年龄,也是计数发展的关键年龄。
2岁半~3岁半是教孩子做到有规矩的关键年龄,应使之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遵守作息制度的习惯。
4岁以前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年龄。
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时期。
5岁左右是掌握数学概念的关键年龄,也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时期。
5~6岁是掌握语言词汇能力的关键时期。
6~12岁是儿童心理发展塑造的黄金时期。
什么是儿童心理健康
儿童心理教育方式
家长应为孩子主动地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选择“有营养”的教育内容。图书、动画、玩具、音乐、亲子活动……都是可以有效借助的工具。除此之外,近些年兴起的、被教育学家及儿童心理学家普遍认可的一种儿童心理生理教育方式,就是儿童职业体验。让孩子在儿童城市进行职业体验,做城市的“主人”,自己动手,体验成长的乐趣。
成就感
成就感之于孩子,意义远不止让孩子得到家长的肯定或老师的奖励而欣喜一时,成就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孩子健康的心态。通过一项职业任务的完成、长了一些关于职业的专业知识、做了大人才能做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他(她)清楚了“我”的价值,知道了“我”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首先是“有用的”,是“受欢迎的”。
这无形之中培养了孩子完整的人格,王者的风范,是任何说教所望尘莫及的,也是千金难买的。因为成就感带来的快乐是最本质的。这种快乐没有任何障碍地到达孩子的内心深处,指导他(她)的行动,并留在那里,形成孩子的思想。
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是加强家长与孩子之间交流的最好方式。比如世界充分利用了暑假这一孩子与父母交流的最佳时间,推出了“亲子小奥运”等一系列亲子活动。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参加灌篮高手、水果忍者、跳房子等游戏,通过默契配合获得奖励。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与孩子共同为着一个目标努力,角色平等、义务平等,能从内心拉近孩子与父母的距离,并且通过竞技及奖励提高孩子的成就感。
儿童心理培养方法
一、注意不要过分地关心孩子。
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要贿赂孩子。
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三、不要太亲近孩子。
应该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四、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五、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
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六、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
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七、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
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八、不要过分夸奖孩子。
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产生沾沾自喜求虚荣的不良心理。
九、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
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十、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
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看完以上文章的你,是否已经对什么是儿童心理健康有所了解,在正常的遗传条件下,周围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精神心理发育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可以使气质中的优点得到发扬,弱点得到克服,出生后的环境影响来自家庭、托幼机构、学校和社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