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的鉴别诊断 看完你就明白了

时间:2017-05-11    作者:小鑫

  沙眼,相信不少朋友都有所了解吧!它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的结膜角膜炎。那么,你知道沙眼的鉴别诊断是怎样的吗?带着问题,下面请跟随小编来了解了解吧!

沙眼的鉴别诊断 看完你就明白了

沙眼的鉴别诊断

  沙眼的鉴别诊断

  典型的沙眼,临床上根据睑结膜有乳头和滤泡增生,角膜血管翳及结膜瘢痕的出现,较容易诊断。对早期沙眼的诊断尚有一定困难。有时只能初步诊断为"疑似沙眼"。根据1979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的决定,沙眼诊断依据为:

  1.上穹隆部和上睑板结膜血管模糊充血,乳头增生或滤泡形成,或二者兼有。

  2.用放大镜或裂隙灯检查可见角膜血管翳。

  3.上穹隆部或/和上睑结膜出现瘢痕。

  4.结膜刮片有沙眼包涵体。在第1项的基础上,兼有其他3项中之一者可诊断沙眼。

  疑似沙眼者:上穹隆部及眦部结膜充血,有少量乳头(乳头为正常组织)增生或滤泡,并已排除其他结膜炎者。

  1.结膜滤泡症(conjunctivalfolliculosis)常见于儿童,皆为双侧,无自觉症状。滤泡多见于下穹隆部与下睑结膜。滤泡较小,大小均匀相似,半透明,境界清楚,滤泡之间的结膜正常,不充血,无角膜血管翳,无瘢痕发生。沙眼的滤泡多见于上穹隆部与上睑结膜,混浊不清、大小不等、排列不整齐,并有结膜充血和肥厚等症状。

  2.慢性滤泡性结膜炎(chronicfollicularconjunctivitis)常见于学龄儿童及青少年,皆为侧,颗粒杆菌(B.granulosis)可能为其病因。晨起常有分泌物,眼部有不适感。滤泡多见于下穹隆与下睑结膜,大小均匀,排列整齐;结膜虽充血,但不肥厚;1~2年后自愈,无瘢痕形成;无角膜血管翳。

  3.春季结膜炎(vernalconjunctivitis)此病有季节性,主要症状为刺痒。睑结膜上的乳头大而扁平且硬,上穹隆部无病变,易于鉴别。分泌物涂片中可见嗜酸细胞增多。

沙眼的鉴别诊断

沙眼的鉴别诊断

  4.包涵体结膜炎(inclusionconjunctivitis)成年人与新生儿包涵体性结膜炎在结膜刮片中皆可见包涵体,其形态与沙眼包涵体相同,难以分别。但包涵体性结膜炎皆以急性开始,滤泡皆以下穹隆部与下睑结膜为著,无角膜血管翳,数月至1年即可自愈,并不形成瘢痕,可与沙眼鉴别。

  怎样预防小儿沙眼

  沙眼是由沙眼原体通过眼的分泌物污染了手、毛巾、手绢、脸盆及其他公共物品而相互传染的。各年龄的人都可染上沙眼,但以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及小学生感染最多。特别是那些家庭和集体等生活环境卫生条件差,又没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的人患病率就更高。

  沙眼的早期,小儿的睑结膜,尤以上睑结膜呈现滤泡样改变,充血、粗糙。不及时治疗,病变会逐渐加重,眼睑结膜会被大小不等、混浊的滤泡或乳头占满,进一步结膜会呈线状、斑状或网状白色瘢痕样改变。严重时引起眼睑下垂、睑内翻、倒睫毛,甚至睑球粘连。当病变染及角膜,视力就会受到影响。

  沙眼的传播很广,沙眼是主要致盲疾病之一。切断传染途径,控制沙眼传播,最重要的是预防,要人人动手搞好环境卫生。基层儿童保健人员,、学校卫生教师及家长要学习掌握沙眼传染的知识,提高预防的意识和能力。教育儿童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不用脏手擦眼睛,不用不干净的东西擦眼睛。要勤洗手,保持自己手绢、毛巾、衣物清洁。每天将洗脸毛巾放在太阳下晒,或每周煮沸消毒1~2次。不与其他人共用毛巾。个人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注意经常洗手,不用手揉眼,不用别人的毛巾等。由于农村卫生条件较差,沙眼重复感染较多,预防知识的传播更为重要。

  对已患有沙眼的儿童要按照医生要求坚持点药。目前认为比较有效杀灭沙眼衣原体的药为0.1%利福平眼药水。

  编后语:通过以上学习了“沙眼的鉴别诊断”等相关内容后,大家对此是不是有了全新的认识了!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育儿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我们哦!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