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体重指数,什么是斜视

时间:2020-06-12    作者:起跑线小编

身高体重指数

【导读】身高体重指数,指的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那么,儿童身高体重指数是什么?儿童测试身高的方法是怎样的?儿童测试体重的方法是怎样的? 宝宝身高体重指数

宝宝身高体重指数是什么?据专家介绍,儿童身高体重指数指的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那宝宝身高体重的标准是怎样的?

0~3岁儿童身高体重对照表(节选)

年龄

体重(公斤)

身高(厘米)

1个月

3.6~5.0

3.4~4.5

52.1~57.0

51.2~55.8

6个月

6.9~8.8

6.3~8.1

65.1~70.5

63.3~68.6

1岁

9.1~11.3

8.5~10.6

73.4~78.8

71.5~77.1

1岁6个月

10.3~12.7

9.7~12.0

79.4~85.4

77.9~84.0

2岁

11.2~14.0

10.6~13.2

84.3~91.0

83.3~89.8

2岁6个月

12.1~15.3

11.7~14.7

88.9~95.8

87.9~94.7

3岁

13.0~16.4

12.6~16.1

91.1~98.7

90.2~98.1

从身高方面来看,一般刚出生时,宝宝的平均身长为50厘米左右,1~6个月时每月平均增长2.5厘米,7~12个月时每月平均增长1.5厘米。到了1周岁时,身高比出生时增长了25厘米,大约是出生时的1.5倍。在1~2岁期间,全年仅增长10~12厘米,2岁以后到青春期之前,宝宝身高的增长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平均每年可增长6~7厘米。

从体重方面来看,正常足月的宝宝,出生时的体重为2000~4000克之间,在前3个月,宝宝每周体重增长180~200克,4~6个月时每周增长150~180克,6~9个月时每周增长90~120克,9~12个月时每周增长60~90克。在1~2岁期间,宝宝体重平均增长2500~3000克,2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2000克左右,一直到青春发育期。

宝宝测试身高的方法

宝宝拥有一副高挑健美的身材,是每一位父母都期盼的事。要想达成这个期盼,就必需定期测试宝宝的身高。那么,给宝宝测试身高的方法是怎样的?

儿童的身高是反映其生长发育速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测试的方法也非常简单,具体操作如下:

1、首先可通过身高增长的规律来推算出孩子的身高。

刚出生时的宝宝,平均身长为50厘米左右,第1年身高增长得最快。

1~6个月时,每月平均增长2.5厘米,7~12个月时每月平均增长1.5厘米。

1周岁时,身高比出生时增长了25厘米,大约是出生时的1.5倍。

在1~2岁期间,宝宝身高增长的速度开始变慢,全年仅增长10~12厘米。之后,从2岁到青春期之前,平均每年增长6~7厘米。

2~7岁的儿童,可采用这个公式来推算其身高:年龄×5+75(厘米)

2、推算出孩子的身高之后,再实际测量其身高。

测量时,可让孩子平躺在桌上或木板床上,在桌面或床沿放上一把卷尺,然后在孩子的头顶和足底分别放上两块硬纸板,测量两块硬纸板之间的距离,所测得的数据即为其身高。测量孩子身高时,应注意放在足底的硬纸板一定要紧贴其足底,而不能只贴在脚尖处,否则,会使测得的身高稍微大于其实际身高。

需注意的是,每次测试时,要脱去孩子的鞋子、帽子、袜子,且测试时间最好选在上午,这样所测出的数据较为准确。

宝宝测试体重的方法

体重,是反映宝宝身体发育是否良好的重要指标之一。家长可以通过测试宝宝的体重,初步判断其是否发育良好。那么,宝宝测试体重的方法是怎样的?

1、先按体重增长的基本规律来推算孩子的体重。

一般情况下,足月宝宝出生时的体重为2000~4000克之间,在0~3个月内,每周体重增长180~200克,4~6个月时每周增长150~180克,6~9个月时每周增长90~120克,9~12个月时每周增长60~90克。

在1~2岁期间,宝宝体重平均增长2500~3000克,2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2000克左右,一直到青春发育期。

按体重增长的倍数来说,宝宝在6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1岁时大约是出生时的3倍,2岁时大约是出生时的4倍。

也可用以下公式来推算:

6个月以内的体重=出生体重+月龄×600克

7~12个月的体重=出生体重+月龄×500克

2~7岁的体重=年龄×2+8000克

2、推算出孩子的体重之后,再实际测量其体重。

测量孩子体重时,如果孩子较小,仍未能坐起,家长可以抱着他站在磅秤上来称重,然后减去大人的体重,即为孩子的体重;也可采用儿童磅秤来测量,这种磅秤的最大称重量一般不超过50千克,测量时将孩子平躺于秤的卧板上,如果能坐起,也可坐在磅秤的座凳上进行测量。

需注意的是,每次给孩子测量体重时,应脱去孩子的鞋子、袜子、帽子,在其空腹的状态下进行,否则所测出的结果会有误差。

影响宝宝发育的因素

所有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在排除遗传这个先天因素之外,那有哪些因素可影响宝宝的发育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影响宝宝发育的因素”吧!

1、疾病因素。当宝宝患急性疾病时,常会使其体重不增或减轻;而患慢性疾病时,则可同时影响体重和身高的增长。

2、营养因素。营养因素是影响宝宝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充足和合理的营养,是儿童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如果儿童所摄入的营养不足,就会导致其体重下降,从而影响到身高的增长和身体其他系统的功能,如免疫功能、内分泌功能、神经调节功能等,且儿童的年龄越小,受营养的影响越大。

3、环境因素。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卫生条件如空气新鲜、水源清洁、阳光充沛等,充足的睡眠,都有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反之则给儿童带来不利的影响。

4、运动因素。据研究指出,适度的运动,有助于体内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有助于生长发育。因此,儿童应适当进行运动,以利于生长发育。

5、家庭因素。家庭的温暖,和亲人的关爱、良好的榜样作用,都对儿童性格和品德的形成、情绪的稳定和智力的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宝宝身高体重不达标怎么办

宝宝的身高、体重,都是宝宝发育状况是否良好的重要指标,一旦不达标,就表明宝宝的身体可能出了问题。那么,宝宝身高体重不达标怎么办?

据专家介绍,营养、睡眠以及运动等因素,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影响。

1、加强营养。营养是影响孩子身高体重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孩子所摄入的营养不足时,其身高体重就会长得相对滞后一些,但也不必过分担心,这个滞后只要在短期内能够得到及时的纠正,那还是可以追赶上正常生长发育水平的;但如果孩子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就会影响到其正常的生长发育了。当然,营养也不是越多越好的,家长应把握好这个度,以免宝宝营养过剩。

2、充足睡眠。睡眠的好快对孩子的身高体重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指出,儿童在熟睡时比清醒时生长速度要快3倍。这是因为在孩子入睡后,其大脑中的脑垂体能分泌较多的生长激素,而生长激素的作用就是促进骨骼、肌肉、结缔组织以及内脏的增长,因而有利于身高、体重的增长。

3、适当运动。据研究指出,适度的运动,有助于体内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有助于生长发育。另外,儿童适当进行运动,能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从而能避免因患病而影响生长发育。

什么是斜视

【导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在平时看一些事物都是通过眼睛来表达,所以在视力方面就需要特别注意,在平时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就容易导致眼部出现一些疾病或者是发生近视,斜视等。这些都会给我们的眼部造成一定的危害。那么,什么是斜视?该如何进行治疗? 什么是斜视

在平时,我们知道眼部会出现视力问题,有近视,远视,还有斜视。这些都是由于日常生活中不注意用眼习惯。长时间地工作以及长时间的看电视,看手机等,都对眼睛的视力造成伤害。那么什么是斜视呢?

1、斜视通常是指两个眼睛不能够同时注视同一个目标,这种属于眼外肌的疾病。斜视可以分为共同性的斜视以及麻痹性的斜视。

2、共同性的斜视科是因眼球没有运动障碍或者是第一位眼和第二位眼斜视度相等的特征。在出现这些特征时,就是斜视的表现。

3、麻痹性的斜视是眼球的运动受到限制。复视可以是先天性,也可能因为外伤或者是全身性的疾病而导致。在出现麻痹性的斜视时,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不然会给眼部带来巨大的伤害。

4、斜视是属于眼部的疾病,所以在出现斜视时,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如果眼部疾病不及时治疗,就会出现其他的眼部疾病。

斜视的原因有哪些

患者在出现斜视时,通常会因为一些原因导致。所以在出现斜视时,要查找原因,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治愈斜视。出现斜视时,通常是哪些原因导致的呢?

1、眼的调节作用和眼的集合作用,可以相互联系,一定在调节的时候带来相应的集合。常常由于一些调节会有集合反射过强的现象,如果内直肌的作用超出了外直肌的趋向,就会形成共同性的内斜视。

2、双眼单视是一种条件反射,通常是依靠融合的功能来完成,也可能是后天获得。假如这个反射条件在形成过程中出现了两眼的视力不同,一个眼睛的视力受到明显感觉,或者是运动障碍妨碍双眼的单视功能,这时就会产生眼位分离的情况。

3、某个眼外肌发育过度或者是发育不全,眼外肌的附着点出现异常,都是会发生肌力不平衡产生斜视。所以在出现斜视时,一定要及时的检查并治疗。

4、出现斜视有可能和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有些家族中有许多人都有同样类型的斜视,因此证明了斜视是具有遗传性的。

斜视的症状有哪些

在出现斜视时,通常会有一些症状表现。这些症状会给我们一些指导,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及时的到医院进行检查并根据具体的情况,来接受治疗。斜视的症状有哪些呢?

1、眼位向内偏斜,在出生就发现有向内发展的现象,称为先天性的内斜视,平斜的角度会很大,又被分为调节性和非调节性。调节性的内斜视通常会发生在两到三岁的儿童。患者通常会有中高度远视的情况,或者是出现了异常的调节内聚力和调节比率。

2、眼位向外偏斜,一般会分为间歇性和恒定性的外斜视。间歇性的外斜视患者通常是有较好的溶向能力,但是大部分时间的眼位是维护在正常的位置,只有在偶尔阳光下或者是疲劳的时候才会出现外斜的眼位。有些孩子还会在强烈的阳光下出现闭一只眼睛的情况。

3、眼位会出现向上或者是向下偏斜,这种情况比内斜视与外斜视都少见。出现上下斜视的话,通常会有头部歪斜的现象。这种情况会比较麻烦,而且还非常严重。

4、不管出现什么样的斜视都需要及时进行治疗,这样才有利于眼部疾病恢复,不会给眼部造成更大的危害,也不会导致失明现象发生。

斜视的检查方法

出现斜视时,通常患者是需要到眼科进行具体的检查,这样才可以很好的检测出斜视的具体原因进行治疗。斜视的检查方法有哪些呢?

1、双眼视功能检查,是可以对双眼的功能进行具体的检查,就是可以同时确定双眼是否出现了问题。屈光检查,是可以了解患者是否有弱视和斜视,以及屈光的关系。

2、眼位以及斜视角测定,是可以确定究竟是哪一种斜视。为了手术设计就必须检查斜视角大小。眼球运动检查,这样可以判定眼外肌的功能,观察眼球运动是否在正常的位置。

3、有没有出现代偿头位,可以帮助诊断究竟是哪一条眼外肌出现麻痹。确定麻痹肌的检查,可以检查出眼球的运动功能以及双眼分别注视,还有单眼各方向注视的斜视角度。

4、牵拉试验,在手术前需要进行对眼球牵拉,来观察患者的耐受情况。被动牵拉实验可以了解是否出现眼外肌,机械性的牵制或者是肌肉性的痉挛。

斜视的治疗方法

在出现斜视时,要及时的进行治疗。这些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的眼睛恢复,所以在出现斜视时要及时的接受治疗,这样对身体以及各方面都有好处。治疗斜视方法有哪些呢?

1、要治疗斜视,要针对弱视,这样是可以出是两个眼睛的视力良好发育,其次可以矫正偏斜的眼位。斜视治疗方法包括戴眼罩遮盖,戴眼镜,正位视训练。

2、戴眼罩可以治疗斜视引起的弱视,眼肌手术是包括放松或者是缩短一眼,两眼中的眼外肌中一条或者是多条的肌肉。轻度的斜视可以带棱镜进行矫治,正位视训练是在做手术之前后进行的补充。

3、在斜视治疗时,通常年龄越小,效果就越好。斜视手术是为了矫正眼位,同时可以改善外观,主要可以建立双眼的视功能。进行手术的最佳时机是在六到七岁前,而且在手术后要对双眼进行训练,来增强和保持稳定立体视功能。

4、在做完=手术之后,需要对眼睛进行特别的护理。要经常让眼睛休息,不能长时间的看手机,电视,或者是长时间的工作得不到休息,这样容易导致斜视复发。

斜视对眼睛的危害很大,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影响眼部的正常功能,同时也可以影响到眼部的外观。

    内容导航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