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来临,为了消暑很多父母会带孩子游泳,每到这个时候溺水事件就频频发生。溺水还分为干性溺水和湿性溺水。孩子的肺部发育不完善,更容易遭受干性溺水的侵袭。妈妈们在带孩子出去游泳玩水的时候就要注意观察宝宝的神态动作,看是否符合干性溺水的症状。那么干性溺水如何预防才好呢?下面就让育儿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干性溺水如何预防
1、做好游泳前的热身
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热身准备,以免下水后因为脚部抽筋引发溺水。
2、避免孩子打闹
调皮的孩子喜欢跳水,在水中打闹,甚至是“偷袭”同伴,这些举动都有可能会造成溺水的发生。
3、游泳之后不可掉以轻心
父母要学会观察孩子游泳之后是否有干性溺水的症状,比如呼吸困难、倦怠、乏力、嗜睡、过敏、痉挛等,一旦发现要及时送医。
▼干性溺水如何急救
1、清除体内杂物
发现干性溺水的情况了就要及时将体内的杂物清除处出来,以免堵塞气道引起窒息。将淹溺者腹部置于抢救者屈膝的大腿上,头部向下,按压背部迫使其呼吸道和胃内的水倒出,但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延误心脏复苏的时间。
2、心脏复苏
采用尽快行口对口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呼吸时吹气量要大,先人工呼吸啊,将气道打开,然后做胸外按压。按压胸骨中下1/3交界处的正中线,一手掌根部紧贴于胸部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放在此手背上。按压为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例以1:1为恰当。按压深度5~13岁者3cm,婴、幼儿2cm。
3、及时抢救
在进行前两项急救措施的时候如果发现情况严重,需要立即送完医院进行救治,以免耽误病情。
▼干性溺水是怎么回事
“干性溺水”相对“湿性溺水”来说的,是指人在溺水时,肺部没有进水或者少量进水,进水量不足以影响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结果声门关闭而不能正常呼吸继而缺氧,从而引起溺亡。
干性溺水是人的肌体的一个应激反应,不仅仅是游泳有可能造成,连医生在给患者用药和治疗过程中也可能出现。过敏体质者、5岁以下小孩、体质差的人都容易发生干性溺水。
▼干性溺水有什么症状
发生干性溺水的时候首先会出现口唇发干、呼吸困难、颜面肿胀,嗜睡、倦怠等症状,接着接着就会出现昏迷、窒息甚至溺亡。严重的情况下会因为喉头痉挛、声门关闭,脑部缺氧致脑水肿,窒息后反射性恶性心律失常,最后心跳停止。
▼干性溺水和迟发性溺水的区别
迟发性溺水又称为“二次溺水”,指的是在游泳过后的几个小时中会有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发热,行为举止突然变化,严重的会引起脑部缺氧引发窒息的症状。
而干性溺水是指在水中的时候就已经发生溺水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