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为什么都是扁平足 5种方法可预防

时间:2016-07-13    作者:小鑫

  当妈妈发现新出生的宝宝足底是平的,怀疑是不是得了扁平足。什么是扁平足?扁平足,顾名思义,就是足底扁平。扁平足的本质是脚内侧纵弓的各种病变引起的脚弓下塌。值得注意的是,平足不等于平足症,也不是所有的平足都需要治疗。其实,平足的人很常见,而平足症并不常见。那么,新生儿为什么都是扁平足?它有什么危害?要如何预防呢?

新生儿为什么都是扁平足 5种方法可预防

图片来源于华盖

●新生儿为什么都是扁平足

  扁平足是足部发育的正常现象,新生儿几乎都是扁平足,两岁以后的孩子概率是百分之九十,之后年龄越大,概率越小。成人只有百分之一二十。

  人的足弓是由距骨、根骨、楔状骨、舟状骨及跖骨组成,它的形成一要靠骨骼的发育,二要依赖关节韧带的变强和变紧。婴儿时期足弓受重变扁,随着宝宝慢慢长大,韧带拉紧会让足弓成形,这是正常发育现象,爸爸妈妈们不必过分担心。

  不过在婴儿时期,受重会产生三种变化:

  1.弹性扁平足

  这是最常见的扁平足,占绝大部分,是婴儿发育的阶段现象。如果宝宝是弹性扁平足,妈妈可以先观察一下,随着年龄的增长,足弓还是会慢慢形成。

  2.韧带过紧造成的扁平足

  此类扁平足常发生在孩子快速生长阶段,如7-8岁时,韧带过紧会使宝宝足部关节发生变形,长此以往,会出现次发性的扁平足和代偿性的扁平足,这时就要穿矫正鞋矫正了,所以父母要重视这样的问题。平时可以多让孩子做拉筋、弹跳动作,使得肌腱快速生长。

  3.足关节受限的扁平足

  这类扁平足,最需要的是及时治疗,患儿没有弹跳力,足部已经定型,这样的扁平足四分之一都会有足部的各类问题。因为宝宝在胚胎和发育期,脚部小骨头没有完全分离,骨头之间相互粘着,使得足关节活动不便。

●婴儿扁平足的危害

  1.脚后跟易受伤

  扁平足虽说不是病,但是走路脚会很疼痛,主要是脚内侧和脚后跟,而且扁平足走路是内八字,因此鞋子很容易磨损,使得脚后跟受伤。

  2.无法长时间行走和运动

  扁平足除了疼痛还会影响宝宝往后的运动能力,因为长时间的行走和运动会使脚部软组织发炎,还会引起关节部分疼痛。

新生儿为什么都是扁平足 5种方法可预防

图片来源于华盖

  3.扁平足常常引发婴儿脚部各种炎症

  例如跟腱炎、髋骨腱炎、足底筋膜炎等等各种炎症,所以新父母一定要留心宝宝的足部发育。

  4.影响脊椎的正常发育

  扁平足患儿没有足弓支撑,使得韧带拉长,受力又不均匀,走路不稳,时间一久易致功能性短腿,不注意的话,甚至会导致脊椎侧弯,走路斜肩。

●婴儿扁平足可以预防吗

  1.选择合适的运动

  近几年婴儿扁平足几率大约上升了百分之二十,主要原因就是孩子缺少锻炼。父母平时可以让孩子常做足尖运动,大一点的孩子可以打打篮球、跳跳绳等,这类运动可以提高足部肌肉和韧带的力量,完善足弓发育。

  平时父母也要留心宝宝的姿势,对于有内八字、X形腿的宝宝,要及时纠正,以防止养成不好的习惯;此外也要及时改正孩子们错误的坐姿,例如跪坐、W形坐姿。

  2.选择舒服的鞋子

  舒服的鞋子对于每个人都很必要,不仅穿着舒服,好的设计还能预防很多问题。鞋子前后跟和底部的设计不同很会影响人体脚部的舒适感,合适自己的鞋子可以缓解身体的疲劳度,预防足部其他疾病。

  3.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能好的鞋袜

  舒适暖和的棉袜很适合婴儿穿;皮鞋、胶鞋等保暖性差的鞋子,不宜在冬天穿,否则容易冻脚。鞋袜的大小要根据宝宝成长的速度进行更换,脚鞋之间要留点缝隙,以免磨破脚。

  4.经常晾晒换洗鞋袜

  小宝宝喜欢动来动去,脚容易出汗,鞋子最好有鞋垫,便于常拿出来晾晒,使得鞋垫干燥暖和。宝宝要是鞋袜湿了,要及时更换干净的。

  5.常用热水泡脚

  晚上常用热水给宝宝洗洗脚,可以避免脚部受凉,预防感冒等疾病,洗热水脚还可以促进宝宝入睡,提高睡眠质量。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