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中耳炎的护理 教家长五妙招

时间:2016-11-05    作者:小鑫

  中耳炎的出现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而且治疗的过程也非常的长,所以很多患者想了解下自己得病的原因。慢性中耳炎的出现对患者形成的危害很大,不只会致使患者出现显着的耳部不适症状,还能够会添加其他耳部疾病的出现,使我们的生活受到影响。那么,下面就由小编来告诉你们慢性中耳炎的护理。

慢性中耳炎的护理

▼慢性中耳炎的护理

  耳朵渗出的汁液有时可能会在耳内留存长达3个月,所以患儿仍然可能会有部分听力丧失。耳膜 裂开大约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痊愈。耳咽管会随着孩子的长大而日渐加宽,这样汁液更容易排出。因而,中耳也就更不容易发生感染了。在孩子七八岁之后,就不太可能再发生中耳炎了。

  一、注意休息,保证睡眠时间。

  二、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保持鼻腔通畅。

  三、积极治疗鼻腔疾病,擤鼻涕不能用力和同时压闭两只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涕。

  四、不宜用力擤鼻涕:中耳炎患者术后如感冒,应及时排出鼻内脓性鼻涕,但切莫用双手捏紧鼻子擤鼻涕,避免将脓性鼻涕压入耳咽管开口。

  五、清除耳道塞物应继续治疗:中耳炎患者手术后耳道会填满塞物,1-2周后由医师取出,因新修补的耳膜尚潮湿,取出耳道塞物之后仍需继续治疗,期间不宜用棉花棒挖耳朵,也不宜私自处理耳朵,以免将新补好的耳膜弄坏而前功尽弃。

慢性中耳炎的护理

▼慢性中耳炎的症状

  本病的治疗原则为消除病因,控制感染,清除病灶,通畅引流,并尽可能恢复听力。耳流脓是慢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可为黏液、黏脓或纯脓性。非危险型流脓较稀薄,无臭味。危险型流脓虽不多,但较稠,多为纯脓性,并伴有异臭味。慢性中耳炎的耳镜检查:慢性者鼓膜乳白色或灰蓝色,不透明。若分泌物为浆液性,且未充满鼓室,可透过鼓膜见到液平面,呈凹面向上的弧形线,透过鼓膜有时可见到气泡,咽鼓管吹张后气泡增多;若鼓室内积液多,则鼓膜外突,鼓膜活动度受限。

  1、病因治疗:及时治愈急性中耳炎,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2、局部治疗:(1)静止期以局部用药为主,可根据不同病变情况选择局部用药,通常采用双氧水洗耳后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糖皮质激素的混合液滴耳。(2)活动期则以清除病变,预防并发症为主,尽力保留听力相关结构。可根据病情采取局部用药进行观察和手术治疗。

慢性中耳炎的护理

▼慢性中耳炎怎么治疗

  国内外的研究又将其分为静止期和活动期。其主要症状为:

  1、患耳流脓:是本病的主要常见症状。可为黏液、黏脓或纯脓性。单纯型脓液一般较稀薄,无臭味,而骨疡型和胆脂瘤型流脓虽不多,但较稠,多为纯脓性,并伴有异臭味。

  2、耳聋:轻重不一,如单耳发病,易被忽视。此种耳聋,多与病程的进展成正比,即病变较重,耳聋也加重。一般为传导性聋。

  3、耳鸣:部分病人可出现耳鸣。

  4、其他:除上述症外,如有眩晕、呕吐、面瘫、剧烈头痛、寒战、高热等症状出现,提示患者可能有并发症发生,应立即就诊,积极采取主动有效的治疗。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