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曾称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起病缓慢,有发热,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少量黏液性或黏液脓性痰(偶有血痰),肺部体征多不明显,但易引起肺外多系统受累,也可威胁生命或死亡,家长不可轻视。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支原体肺炎传染期。
▎支原体肺炎传染期
支原体肺炎作为一种比较流行的疾病,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在患有支原体肺炎以后,很多人都很关注到底支原体肺炎的传染期有多久,是不是在患有支原体肺炎之后在治愈之前不能够与其接触呢?下面,小编在这里为你解答。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潜伏期可达2至3周。潜伏期过后,多数病人表现为咽炎、鼻炎、气管炎和毛细支气管炎,出现发热、头痛、畏寒、咳嗽、咽痛、胸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症状。症状可持续1至3周。咳嗽初期为干咳,后转为顽固性剧烈咳嗽,无痰或伴有少量黏痰,特别是夜间咳嗽较为明显。婴幼儿表现为喘憋和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发生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肺炎,比流行性感冒及麻疹传染性弱,因此,早期隔离病人可起到一定的预防效果。在支原体肺炎流行期间,可给接触病人的儿童口服琥乙红霉素20~40mg/kg每日,分3~4次,连服3天,可起到预防作用。
▎如何预防支原体肺炎传染
对于支原体肺炎,相信很多人都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它的预防措施却很少有人注意,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支原体肺炎传染的预防措施。
预防支原体肺炎,一定要多到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外出回来及用餐前一定要用洗手液或香皂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绢或纸掩住口鼻,尽量减少飞沫向周围喷射,以免传染他人。
支原体肺炎在大、中、小学校和集体单位都可能引起小范围的暴发和流行。儿童也很难“幸免”,支原体肺炎占小儿肺炎的15%-20%,占成人肺炎的15%-50%。
虽然支原体肺炎一般预后良好,但它的潜伏期和呼吸道带菌时间长,因此造成疾病传播、感染周围人的也比较多。加强支原体肺炎的预防很重要。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平时多活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2)特别注意手部的清洁卫生,在外出回来及用餐前一定要用洗手液或香皂洗手。
(3)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绢或纸掩住口鼻,尽量减少飞沫向周围喷射。
(4)不要随地吐痰,防止病菌污染空气而传染他人。
(5)婴幼儿和免疫功能较差的成人应尽量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6)各种室内场所(如家里、办公室、教室等)平时要注意清洁和通风。
▎支原体肺炎传染途径
支原体肺炎的传染途径是很多人都很关心的问题,因为只有了解了其传染途径,才能有效的预防其发生。那么,支原体肺炎的传染途径有哪些呢?
支原体肺炎在大、中、小学校和集体单位都可能引起小范围的暴发和流行。儿童也很难“幸免”,支原体肺炎占小儿肺炎的15%-20%,占成人肺炎的15%-50%。虽然支原体肺炎一般预后良好,但它的潜伏期和呼吸道带菌时间长,因此造成疾病传播、感染周围人的也比较多。
支原体肺炎的传染源是支原体肺炎病人和支原体携带者,而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方式进行传播。因此,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手绢或纸掩住口鼻,尽量减少飞沫向周围喷射;不随地吐痰,防止病菌污染空气而传染他人。同时手部的清洁卫生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外出回来及用餐前一定要用洗手液或香皂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