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蛔虫病的感染途径 3大传播途径要警惕

时间:2017-04-15    作者:小鑫

  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小儿肠道寄生虫疾病,多发生在儿童身上,特别是上幼儿园的儿童,那么儿童蛔虫病的感染途径有哪些呢?一起往下看文章,你会知道答案。

儿童蛔虫病的感染途径

儿童蛔虫病的感染途径

  儿童蛔虫病的感染途径

  经口吞入感染性虫卵为主要的传播途径:

  (1)以人粪作为肥料时,蔬菜、瓜果被虫卵污染成为中间媒介,生吃瓜果不洗烫、生食未经洗净蔬菜(如生凉拌菜)、腌菜和泡菜(盐水不能杀灭虫卵)造成感染。

  (2)在农村地区,随地大便造成庭院地面污染,儿童在地上玩耍,吸吮手指,进食前不洗手,甚至边玩边吃,容易感染,当水源被污染时,喝生水可被感染。

  (3)虫卵亦可随尘土飞扬而被吸入咽部吞下而感染。

儿童蛔虫病的感染途径

儿童蛔虫病的感染途径

  儿童蛔虫病的临床表现

  1.幼虫移行引起的症状

  (1)蛔幼性肺炎或蛔虫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即Loffler综合征)幼虫移行至肺引起,表现为咳嗽、胸闷、血丝痰或哮喘样症状,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肺部体征不明显,X线胸片可见肺部点状、片状或絮状阴影,病灶易变或很快消失。症状1~2周消失。

  (2)重症感染幼虫可侵入脑、肝、脾、肾、甲状腺和眼,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如惊厥、肝肿大、肝功能异常、视网膜炎、眼睑水肿及尿的改变等。

  2.成虫引起的症状

  成虫寄生于空肠,以肠腔内半消化食物为食。临床表现与蛔虫多少、寄生部位有关。轻者无任何症状,大量蛔虫感染可引起食欲不振或多食易饥,异食癖;常腹痛,位于脐周,喜按揉,不剧烈;部分病人烦躁易惊或萎靡、磨牙;虫体的异种蛋白可引起荨麻疹、哮喘等过敏症状。感染严重者可造成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儿童蛔虫病的并发症

  1.胆道蛔虫症

  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典型表现为阵发性右上腹剧烈绞痛、屈体弯腰、恶心呕吐,可吐出胆汁或蛔虫。腹部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或仅有右上腹压痛。当发生胆道感染时,患儿可出现发热、黄疸、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个别患儿,蛔虫可直接窜入肝脏引起出血、脓肿或虫体钙化。其他包括胆道大出血、胆结石、胆囊破裂、胆汁性腹膜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肠穿孔等。

  2.蛔虫性肠梗阻

  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又以2岁以下发病率最高。蛔虫在肠道内扭结成团,部分或完全梗阻肠道,造成肠梗阻,多见于回肠下段。起病急骤,脐周或右下腹阵发性剧痛、呕吐、腹胀、肠鸣音亢进,可见肠型和蠕动波,可扪及条索状包块。腹部X线检查可见肠充气和液平面。

  3.肠穿孔及腹膜炎

  表现为突发全腹的剧烈绞痛伴恶心、呕吐、进行性腹胀。体检可见明星的腹膜刺激症状,腹部X线检查见膈下游离气体。

  儿童蛔虫病的治疗

  1.驱虫治疗

  (1)甲苯咪唑是治疗蛔虫病的首选药物之一,为广谱驱虫药,能杀灭蛔虫、蛲虫、钩虫、鞭虫等。副作用小,偶见胃肠不适、腹泻、呕吐、头痛、头昏、皮疹、发热等。亦可用复方甲苯咪唑。

  (2)枸橼酸哌嗪安全有效的抗蛔虫和蛲虫药物,阻断虫体神经肌肉接头冲动传递,使虫体不能吸附在肠壁而随粪便排出体外,麻痹前不兴奋虫体,适用于有并发症的患儿。毒性低,大量时偶有恶心、呕吐、腹痛、荨麻疹、震颤、共济失调等,肝肾功能不良及癫痫患儿禁用。在肠梗阻时,最好不用,以免引起虫体骚动。

  (3)左旋咪唑为广谱驱肠虫药。口服吸收快,由肠道排泄,无蓄积中毒。对钩虫、蛲虫也有效。副作用有头痛、恶心呕吐、腹痛,偶有白细胞计数减少、肝功损害、皮疹等,肝肾功能不良者慎用。

  (4)阿苯达挫广谱杀虫剂。<2岁禁用。

  2.并发症的治疗

  (1)胆道蛔虫症治疗原则为解痉止痛、驱虫、控制感染及纠正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驱虫最好选用虫体肌肉麻痹驱虫药。内科治疗持久不缓解者,必要时可手术治疗。

  (2)蛔虫性肠梗阻不完全性肠梗阻可采用禁食、胃肠减压、输液、解痉、止痛等处理,疼痛缓解后可予驱虫治疗。完全性肠梗阻时应即时手术治疗。

  (3)蛔虫性阑尾炎或腹膜炎一旦诊断明确,应及早手术治疗。

  儿童蛔虫病的预防

  1.普及卫生知识

  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

  2.降低人群感染率

  广泛给易感人群投药,但蛔虫病的感染率极高,应隔3~6月再给药。

  3.人粪便及污水处理

  人粪便无害化处理后再当肥料使用,提供对污水处理的卫生设施,才是最重要的长期预防蛔虫病的最有效措施。

  看完以上文章的你 ,是否已经对儿童蛔虫病的感染途径有所了解,为了防止蛔虫病,一定要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教育儿童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生食瓜果要洗烫或削皮,不吃生菜。改善环境卫生,加强粪便管理,不随地大小便。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