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生一个月以后听觉就基本发育成熟了,但是视觉却不然。虽然宝宝刚出生时,只能看到抱着他的人的脸,但随着宝宝一个月一个月地长大,他能看清的范围也会越来越大的。那么,关于婴儿视力发育,爸爸妈妈,你们了解多少呢?下面就让育儿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图片来源于华盖
▼婴儿视力发育过程
从出生开始,宝宝的整个视觉系统经历了一个结构不断完善,功能不断健全的过程。以下对这个过程做简要的阐述:
1.出生1-4周后,光线与移动
宝宝与生俱来拥有一些本领,比如一出生就对光线的反差很敏感。另外,他们对移动的物体十分敏感,当有物体从眼前经过,他会眨眼。他偶尔也会追踪缓慢移动的光线。
2.2-3个月,认识父母
宝宝可以分辨出父母的容貌。当爸爸妈妈走到宝宝面洽时,他往往会直视爸爸妈妈,爸爸妈妈的脸部轮廓和线条特征,对给他以难以磨灭的印象。并可以初步识别一些对比强烈的色彩,比如红色和绿色、黑色和白色。
3.4-6个月,色彩与立体感
该阶段,宝宝的对色彩的感官大大地健全了,喜欢颜色丰富的东西。4个月时,他们可以区分出不同颜色,但还不能区分色度。与此同时,宝宝的视力开始具有立体感。
4.6个月后,相信自己的双眼
6个月后,已经发展地比较成熟的大脑,可以精确适时地协调两个眼球的移动,从而把两眼看到的图象整合起来,形成的新图象是高度真实的。
综合以上所述,从对光线色泽的敏感,识别人脸,到区分颜色,获得立体视觉,再到最终形成与现实世界高度一致的视觉能力。这一切都是大脑收集、整合、分析、运用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的能力不断得到增强而带来的结果。
图片来源于华盖
▼婴儿视力发育指标
在宝宝成长的不同阶段,其视觉系统是否正常发育,有不同的指标,下文可提供给年轻的父母作为参考。
0-1个月:在初生的一周内,宝宝只能看到距离他眼球8-15厘米的物体,其眼可以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缓缓转动。当有物体在他眼前晃动时,他还会本能地眨一下眼(医学上称为瞬目反射,表示婴儿已经具有视力)。满月后的宝宝,通常可以看清15-30厘米外的物体,并且可以对感兴趣的事物保持一定时间的注视,尤其愿意关注妈妈脸部和眼睛。
2个月左右:宝宝将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喜欢的事物上。如喜欢盯着爸爸妈妈的脸。此时他们已经可以区分颜色,但是不能分辨同一种颜色的不同色度。此外,他们还应当具备在一个比较大的角度内追踪移动物体的能力,当物体接近时,会有反射性眨眼现象。
3-4个月:一方面,宝宝可以将视线稳固地聚集在一点上,可以凝视一个移动的物体,视力也有所增长。另一方面,宝宝对颜色的敏感度也应该有所上升,喜欢艳丽的颜色,对颜色灰暗的物体则不屑一顾。根据研究,大多数宝宝最喜欢的颜色是红色。
5-6个月:此时的宝宝,应当具备视觉和听觉联动的能力,即听到一个声音,是否可以引起视觉的关注,并试图将视线转向声音发出的方向。还有,宝宝也应当具备用视力来引导自己动作的能力,比如,看到一个玩具,他是否可以准确无误地用手触及它,并将它抓起并玩耍。
7-8个月:宝宝应可以辨别物体与自己的距离。家长可以经常和宝宝玩“捉迷藏”,观察宝宝的反应能力和兴奋度,由此判断他视力与行为能力的协调性。
9-10个月:视线可以稳定地追随一个物体,随它的移动而移动。形成关于物体大小、形状等关于几何尺寸的概念。能区分简单的几何图形,分辨出面积和体积大小。
周岁前:双眼应该已经完全具备了立体感,这时候开始,宝宝的世界和我们一样是具有立体感的而不再是平面的,在他们的脑海里,除了高度、长宽之外,第一次出现了“深度”这一概念。此时的他们,更加喜欢关注立体图画而并非平面图画。
图片来源于华盖
▼怎样促进婴儿视力发育
人们发现,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宝宝的视力。一般将0-3岁的孩子分为3个阶段:
1.0-6个月——“黑白期”:新生儿只能分辨光线,且只有黑白2种色觉,对强烈的黑白对比十分敏感。这一阶段,可以在宝宝面前,大约20到35厘米处,放置一些黑白色对比十分强烈的玩具,以此刺激他的视觉发育。
2.6-12个月——“色彩期”:宝宝对颜色的认知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可以发现色度教为细微的差别。可以给予色彩对比十分强烈的图片或物体,来强化他们对颜色的分辨能力。
3.1-3岁——“立体期”:孩子对高度、距离、方位有了更多的感知,他们的世界从2维由此走向3维。此时的他们,迫切需要激发立体思维,所以各种积木以及一些具备立体特征的拼接式、嵌合式玩具,都有利于他们视力与智商发展。
▼促进婴儿视力发育吃什么好
1.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
维生素A可以避免宝宝眼球疲劳干涩,且有助于提高夜间视力(维生素A是合成人眼夜间感光物质——视紫的重要原料)。家长可以给宝宝多食用一些动物肝脏、牛奶等食物来补充维生素A。另外,一些黄绿色蔬菜或水果,如胡萝卜、南瓜、芒果、红薯等,维生素A含量也很丰富。
2.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
维生素B族,可以维持视神经的健康,但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由于人们日常主食过于精细,且烹饪方法容易破坏维生素B族,,使得维生素B族的摄入量普遍不高。经常食用豆类、小麦、糙米、绿色蔬菜、瘦肉,可以为人体补充失去的维生素B族。
3.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维生素C有一大特点,可以保持眼球水晶体的活力,减少日光中的紫外线对视网膜的损伤。它还能促进合成胶原蛋白,增强眼球内的毛细血管的韧性。大多数蔬菜水果均不同程度地含有维生素C,均可食用。
4.含有DHA的食物
DHA,即二十二碳六烯酸。这种物质既可以促进宝宝智力发育,还有助于改善宝宝的视力。这是一种人自身不能合成的脂肪酸,可刺激视网膜感光细胞,提升感光细胞的敏感度,从而提升视力。海藻类(海带、紫菜等)和深海鱼类(如鲑鱼、鲔鱼等),均含有较为丰富DHA,可供家长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