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们都知道痱子是小孩在夏秋两季最易得的皮肤病。小孩长痱子,多是由于汗液较多且不易蒸发,使毛孔阻塞所引起的,常见于颈、胸背、肘窝、腋窝等身体部位。如果发现宝宝长痱子,那么家长们就要好好护理了。下面告诉家长们小孩长痱子的症状和护理方法。
图片来源于华盖
●白痱(晶形粟粒疹)
白痱子,常见于新生儿,但是高温环境中大量出汗、长期卧床的久病人群也可能发生。白痱子的突出特征是一簇一簇的,也有散状的,分布在额部、颈、胸、背及手臂屈曲处,看起来是小小的浅表性小水疱,内含有清液,皮壁薄,容易破,颜色微亮,不痒、不痛、不红,轻擦之后容易破,1~2天水疱干瘪后有薄的细小鳞屑。
护理方法:
对于白痱子来说,涂抹一些有效的药汁就可以了。比如说桃叶汁,桃叶中含有丹宁,能使痱子迅速消散,并起到解毒消炎、止痛止痒的作用。
具体方法:桃叶50克,加水500毫升,入锅熬制,熬到只剩下一半的水量。用熬好的桃叶汁直接涂搽痱子即可。如果白痱子的情况有些严重,还可以用熬好的桃叶汁掺到洗澡水中,每天洗2 次,会好得更快。
●红痱(红色粟粒疹)
这是由于汗液在真皮层内溢出而成,临床上最常见,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及儿童,可见于头面部、手背、肘窝、颈、胸、背、腹部等皮肤褶皱处。红痱子看起来是圆而尖形的针头大小密集的丘疹或丘疱疹,有轻度红晕,且非常痒,稍微抓一下就会有热及刺痛感,容易让人烦躁不安,气温高、大哭或活动出汗后会更难受。
图片来源于华盖
护理方法:
建议试试大黄、冰片或者黄连,以起到泻火解毒、清热止痒的功效。
具体方法:大黄6克,黄连5克,冰片4克。3味共研细末,装入瓶内,加入75%乙醇150毫升,浸泡3天,使其充分溶解。泡好了以后,用棉签蘸药液涂搽在出现红痱子的地方。每天3~5次,一般用药1~2天即可见效。
●脓痱(脓疤性粟粒疹)
这种脓痱子,在顶尖处能看到表浅的小脓疱,一个一个的,显得很孤立,所以人们也称之为“大痱子”“毒痱子”。脓疱内容常无菌,或为非致病性球菌,但破损后还可能继发感染,因此比较危险。不过临床上较为少见,通常长在皮肤的褶皱处,尤其是肢体屈曲部位,小儿头皮处也是大痱子爱光临的地方。
护理方法:
这时最需要的是拔热泻毒,去脓止痛,治疗时可以借用蒲公英和紫花地丁。
具体方法:蒲公英50克,紫花地丁50克,加适量水,煎成浓汤,外洗患处。每天2次。连续洗两三天,就能看到脓痱子慢慢变红、瘪掉,直到平整、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