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属于行为系统,指的是习得并且运用知识这一过程。从感知开始,逐渐过渡到了解,然后会设计思维、记忆等方面发展。由此看来,孩子的认知发育和智力水平有关。学龄前儿童的认知发育是孩子成长发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因此家长需要了解相关知识,以便帮助孩子更好的发育成长。学龄前儿童的认知发育详细解说如下。
图片来源于华盖
●学龄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1)视觉:a.视敏度。在学龄前时期,孩子视力由低到高不断发展。b.颜色视觉。学龄前孩子颜色辨别能力发展的特点是:初期能够辨别红黄蓝等基本颜色;中期多数孩子可以分别基本颜色和一些相似的色彩;后期孩子不仅认识颜色,还能够运用颜料调出自己需要的颜色,并且可以说出颜色的准确名称。
(2)听觉:a.纯音听觉。处于学龄前时期的小朋友,其辨别声音的纯音听觉感受性得到一定提升。b.言语听觉。孩子对词语的言语听觉也不断发展。
(3)空间知觉:比如方位知觉、形状知觉等。此时孩子空间知觉能力有很大进步。a.方位知觉。指的是个体对本身或者物品所处位置和具体方向做出的反应。按照上下、前后、左右的顺序发展。分辨左右的能力从以自身为中心逐步发展成以其他客观物体为中心。b.距离知觉。对客体距离远近程度的认知。孩子对熟悉的物品或者场所能够区分远近。如果空间距离很远,则难以正确认识。c.形状知觉。孩子能够认知客体形状以及组合关系,得益于视觉、触觉等协调活动。孩子认知图形的顺序一般是从圆形到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然后是半圆形、菱形、椭圆形等。
(4)时间知觉:对客体延续、速度等做出反应。a.学龄前早期。有了初步的时间概念,但是只是初始阶段。孩子对时间的概念总是和具体事物相联系,时间在他们看来是活动或者现象。b学龄前中期。孩子能够明白今天、昨天、明天的概念,但是不明白过去、未来的意思。c.学龄前后期。五到六岁的孩子能够以今天为基点来划分前天、昨天、明天、后天,并且知道一天之内和一个星期内的顺序,但是对一年的认识不明确。
(5)学龄前儿童的观察力:孩子在观察事物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稳定的能力和特质被视为观察力。孩子观察力有以下特点:观察的有意性、顺序性、细致性和理解性。培养孩子观察力的办法有以下几个:增强注意稳定性,亲近自然,引导孩子观察事物特点。
图片来源于华盖
●学龄前儿童注意的发展特点
概括说来,幼儿注意发展特点有:不稳定,容易分散;主要是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得到初步发展。
(1)学龄前儿童无意注意的特点:引起孩子无意注意的原因有两类:a.外界刺激比较强烈,客体对比明显,事物变化多样,例如窗外啼叫的小鸟就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b.与生活、兴趣等有联系的事物,例如孩子喜欢的零食就会引起其兴趣。
但是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因教育、生理心理发育方面的差别,会有不同的特点。
Tip:防止孩子注意分散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避免无关刺激的妨碍;生活作息合理;培养良好的习惯;灵活运用有意注意和无用注意;提高教学质量。
(2)学龄前儿童有意注意的特点:学龄前早期是有意注意的初始阶段。进入学龄前期,有意注意逐渐发展。Tips:让孩子保持有意注意的办法:a.开展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b.活动目的直接明确、内容简单可行;c.要符合孩子的兴趣;d.智力活动联系实践活动;e.善于用语言来引导孩子;f.培养孩子坚持的品格。
图片来源于华盖
●学龄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
(1)无意识记主导,有意记忆出现且不断发展。孩子的知识经验多数是在平时生活好游戏中自然记住。无意识性很强,表现在两个方面:记忆没有明确的目标;潜意识会选择反复识记的办法,有意记忆很弱。
(2)主要是形象记忆,词语逻辑记忆处于发展阶段。根据识记的内容,可以分为四种记忆:a.运动记忆是记忆动作或者身体活动。b.情绪记忆是记忆情绪和情感。c.形象记忆是记忆物体具体形象。d.语词记忆是记忆概念、判断等内容。
(3)意义记忆比机械记忆效果更好,依照对识记内容的理解分为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机械记忆是不了解内容,只是根据表现形式,简单重复进行记忆,就是“死记硬背”。意义记忆是根据内容的意义和逻辑关系,运用相关的经验来记忆。
注意培养孩子的有意记忆、意义记忆的办法有以下几种:及时进行合理的复习;教会孩子好玩的记忆办法;记忆材料要形象生动;帮助孩子用自己的理解记忆;教会孩子用多种感官来记忆。